基于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长兴县太湖高级中学

徐张黎

笔者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学生课内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不佳,课外文言文迁移能力欠缺,文言文知识积累严重不足,对高考文言文考查存在能力上的差距的同时也存在心理上的畏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学生所处的困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

一、课内外文本有效迁移

文言文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比重,涵盖从先秦到明清历代作家的各种文体。入选教材的文言文作品都是经典,可读性非常强。然而,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文言文学习应该有一个落脚点。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目标预设,但高考文言文考查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样的。笔者认为,文言文课内知识至少应该能够迁移到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迁移呢?

读好文言文作品是关键的一小步,学生需要大量准备工作,才能通畅朗读文言文作品。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字、通假字、人名和官职名、多音字等等,都是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常见障碍。无论是课内文本还是课外练习中遇到的文本,笔者都要求学生不断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一定会产生问题,出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思考和积累的过程。关于字音有时会产生分歧,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提升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文言文素养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对课内和课外的文言文文本,都应达到熟读甚至背诵程度,而不是总是读那几篇高考要求默写的篇目,否则就容易因小失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言文作品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做好积累工作,把课堂内外朗读中发现的文言文字词分门别类,同时继续提供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以量的积累达成质的突破。教师不仅自己搜集提供优秀文言文作品,还应发动学生分享自己的文言文阅读体验。

教师不断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打开从已知到未知的通道,面对新文本、新字词,学生就能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师则需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牵线搭桥的角色。

二、全方位把握文本特点

文言文作品是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独特魅力的精神瑰宝,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引领者,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和学生一起揭开文言文的神秘面纱,一窥丰富多彩的古汉语世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人文历史。

1.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的特征

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文学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形态。先秦散文以其历史价值、说理特色以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在教学中深入研讨,两汉文学在先秦文学基础上又有发展,《史记》开辟了传记文学新纪元,唐宋时期不同诗人有着各具特色的诗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系统地把握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从而更好更快地读懂文言文。

2.关注作者自身命运

在浩浩荡荡的岁月变迁中,这些文言文作品几经流转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篇文言文作品都承载着丰富内涵,又与作者的政治思想、人生理想、情感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必须把这种联系恰如其分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只有不断朗读作品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并且深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不仅仅掌握文章中字、词、句的意思,更理解全篇的丰富意蕴。

比如在学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就不得不提作者的“永州八记”,就一定会介绍柳宗元贬谪其间的政治命运。笔者认为,这样的背景介绍还不够全面。从早年亲历藩乱到少年进士及第,再从永贞革新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到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刺史,柳宗元一生中既有青云直上的得志之时,也有贬官丧母的无奈之悲。学生只有在了解柳宗元几经沉浮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以后,才能读通读透文本,才能领悟作者撰写此文的意外之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

“所有经典都是具有思想的,文化经典与语言文字经典相统一,它所代表的是人类和民族的文化精粹和高峰,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如果我们对文言文作品的研读只停留在字词句读的阶段,就没有利用好这些优秀的文本,因此文言文教学应当把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浸染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三、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升文言文的学习趣味性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解得非常清楚明白,学生仍然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苦学和教师苦教。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灵活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内化文言文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对传统课堂教学也是有效补充。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中有一个专题叫作“笔落惊风雨”,由“风骚比兴”“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三个部分组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吟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读和欣赏中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又如元曲《长亭送别》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短剧表演。这些教学安排很好地利用95后、00后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