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在振兴乡村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8-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师范大学 王丽燕

乡村学校作为地区文化中心,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乡村学校通过加强与当地农村的文化对话,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传递与创新以及现代文化的引入、传播和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从而优化农村文化场域,提高村民文化自觉,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有效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乡村学校要成为

维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纽带

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新的文化体系,确立主流文化,传播和弘扬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努力提高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积极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要创建“乡风文明”的文化村落。 一方面,在农村文化的保存、传递和创新上,特别是对反映当地传统的地方剧、手工艺等,村民大多采取漠视、摈弃和逃离的态度,使得大量本土的风俗和传统逐渐消亡,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日益趋同;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涌入农村。农村文化在和城市文化的交锋中日益被非理性解构,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传统优势和坚定立场。失去乡土文化的根基,会使村民从精神上处于危机的边缘。

乡村学校是农村主要的文化中心,不能成为游离于农村之外的孤岛,应该主动与当地建立广泛的文化对话,切实融入乡村生活中,以现有的条件为依托,成为维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纽带,充分发挥两种文化磨合和交融过程中的助推功能。

乡村学校是

振兴乡村文化的“局内人”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乡村学校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把乡村知识和乡村生活作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当地传统文化,培养乡村青少年热爱家乡、尊重村民的思想感情和价值信念。增进新一代农村人对乡村的认知和体悟,唤醒他们对家乡的爱恋,从而促进乡土文化的延续、乡土情怀的生长。同时,乡村学校作为农村主要的文化中心,是信息共享与文化传承的服务平台,具有潜在的文化熏陶功能。乡村学校可以走出校门,将自身发展成为文教推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加深村民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对乡村学校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和挑战。乡村学校应该担当起振兴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在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城市化的现状下,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应有的实践优势,保持乡土特色,承继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打造文化乡村。目前,有一些乡村学校正积极付诸实践,着力关注学校外部的可用资源,利用地域特色来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新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蓝本。

乡村学校要实现

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传承以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文明是教育的题中之义,中国教育也向来有为人重于为学的传统。乡村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纯朴为特色的文化态势,具有城市无法比拟的道德教育资源。农村人善良、朴实、守信、忠诚、勤劳、节俭等道德价值是乡村教育中必须渗透的做人准则。传递这些源于生活、深入心灵的道德文化素材,可以在无形中保存农村固有的民风民情,促进农村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乡村学校可以收集整理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比如,通过活动契机,在校园网或宣传栏开辟节日专栏,进行主题教育,以课堂、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发表对于传统节日的看法,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当地风情,培养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往往不只限于知识学习,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邀请他们来校进行剪纸、编织、雕刻、绘画、书法、戏曲等才艺表演,弘扬传统文化,开发当地品牌。通过结合农村实际的学校精神文化意蕴的打造,从各方面引导农村青少年珍视乡村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学会发现和体悟乡村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以此浸润农村孩子的心灵。

乡村学校要解放师生的活动空间,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鼓励师生走出校园,深刻了解农村,关心农民生存状态,树立为农服务的价值取向。乡村学校可以通过结合当地实际,编写实用的乡土教材,创生学校课程资源,通过开设选修课等形式,提高农村孩子对于生存环境的认知,让乡土教育直接服务于农村发展。乡村学校可以扎根农村,更加了解农民,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师资队伍,建立村校联络体系,及时把握村民的文化需求,定期开放学校图书馆和活动场所,使其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利用现代知识的熏陶开启民智,为振兴乡村提供充足而长久的智力支持。

作为乡村学校的教师,是农村里较为活跃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行举止最能影响学生和学生家长。乡村教师要增强参与精神、实践精神与批判精神,践行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一方面从事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另一方面将知识主动运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培养“扎根农村教育,服务农民子弟”的信念,以“局内人”的社会角色,成为传统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