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好关系 教师,如何收获职业幸福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直以来,社会对师德师风关注度颇高,对教师生存现状关注度却普遍不够。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今起推出“关注教师生存现状”系列报道,以期影响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本期推出上篇——

□ 叶青云

网络上有一句话,流传度非常广:“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所谓的“苟且”,是指现实中面临的种种压力;而“诗和远方”,代表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细想之下,每行每业都有自身的“苟且”,教师也不例外。当今教师身负重压毋庸置疑,那么,如何调整身心、坚定自己的职业认同,追寻职业幸福感,正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考虑的“诗和远方”。

暑假期间,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做了一项关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负担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的调查。调查显示:我省教师总体工作态度积极,认为业务教学负担及职业发展负担是教师这一职业本身所需要承担的,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然而,社会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很高,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因此很多来自正常教学之外的负担,已经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身心健康。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非教学任务(行政事务、各类督导评估、学校管理过于细化等)过重、社会及家长对教育期望值高、教师收入低经济压力大等方面。与此同时,教师负担与压力,因为教龄、区域、学校类型、岗位及任教学科差异等因素,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

“给教师两个法宝:一是好的状态,二是好的关系。”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庞红卫所指“好的状态”是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好的关系”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跟学生、同事和家人。庞红卫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首先依赖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好的状态和好的关系可以使教师在碰到压力时获得心理支持——“好的状态是保障,好的关系是支撑”。

前不久,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项教师待遇,把关心关爱教师落实到具体的惠师措施,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据了解,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在重视教师健康养成和体能锻炼上推出了很多举措,比如组建跑步、游泳、瑜伽、登山等各种社团或者开展运动会、户外团建等集体活动,吸引教师走出办公室多参加体育运动;利用假期组织考察实践,让教师能一边增长学识一边修身养性……瑞安市塘下镇第三小学有个教师学校“帆游学堂”,今年开起了塑形课,帮助教师通过训练改善因职业习惯导致的颈部肌肉劳损、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背部紧张等症状。“如今教师活动不再限于学术讨论,而开始注重生活、技能、情感的培养。”授课教师潘学成说。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群人,所以教师的心境好坏波及的不仅仅是自己。”常山县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陈用敏用3个词总结了有关教师调整心态的技巧:亲近阅读、悦纳自我、主动调试。“尤其是‘主动调适’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意识到不良情绪产生时,我们应及时主动地选择合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陈用敏说,“其一,积极暗示,让自己产生‘我能行’的正向心理;其二,合理宣泄,要注意释放的度和宣泄的对象;其三,转移注意,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淡化情绪;其四,自我解嘲,在失败、尴尬、僵局、被动面前‘幽自己一默’,让自己释然。”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当然也离不开师生的沟通和良性互动。既然选择了教师岗位,热爱孩子自然是第一位的,懂得与孩子交流也是必修课,师生关系融洽,教育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教师郑英认为,通过一些细节上的用心,教育可以变得很“浪漫”。她提到平时对待学生的一些例子:每次从外地回来,都给学生带点当地的特产;每个季节,都带学生感受大自然;外出学习时买有趣的明信片给每名学生寄一张;过年过节也不忘给学生们准备小礼物……在郑英看来,这不是费时费事,而是把教育生活过得生动有趣。“教育中处处有惊喜和甜蜜。”郑英说,“我的桌上时不时有孩子们的心意:一个热乎乎的玉米棒,一个香喷喷的饼,几颗紫皮糖,一些精巧的小手工制作等,我都能猜到它们的小主人是谁,他或她想跟我说什么话。师生之间的情意若能循环往复互动,那么情趣就会源源不断,乐趣也会生生不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