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九年一贯幸福生活教育育人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3年9月14—15日,首届九年一贯制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论坛宣告“1+15+N”的福建省九年一贯制学校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成立。作为发起校之一,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双十附校”)在“激活九年制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了一条富有特色、可推广实践的清晰路径,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构建起“一二三四五六”九年一贯幸福生活教育育人模式。

    一个理念:为人生奠基,让生活美好,做更好的自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双十附校秉承对美好教育的理想追求,确立了幸福生活教育理念,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使命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力。幸福教育如何实现?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学校立足实际,确立了“为人生奠基,让生活美好”的办学理念,实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落实“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举措,以实现人的终身幸福为目的,以“做更好的自己”为幸福共识,构建幸福生活教育,寻找幸福源泉,开发幸福路径,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和品质,达到“九年引领一生”的教育目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

    两个学部:中学引领、小学奠基,九年一贯

    “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中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小学就培育什么样的素养。”双十附校用这种逆向思维统筹办学,树立整体连贯的学制意识,关注义务教育的整体性、九年时间的整体性、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整体性。

    在整体连贯的意识下,学校着眼于学生的习惯、品格、思维、素养养成开发课程,师生养成“一贯制”思维,通过模块教学、衔接课程和研讨、小班化、分层化实践,实现精准有效的衔接。

    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学校把办成九年一贯制品牌校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培养“坚持运动、乐于劳动、热爱阅读、喜欢艺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善于合作”的新时代好少年,培养会生活的未来行动者。通过确立一致的理念和适切的目标,为每一名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三支队伍:成就教师、学生、家长的幸福

    双十附校通过办学追求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家长,实现每个个体、家庭的幸福。

    教师“抱团”发展。无论是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还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所有教师都定下了“五年成长之约”:做好五年成长规划,在五年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创机制、搭平台,通过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平台诊断、微循环建设培养教师。五年期满,教师要提交自己的成果,学校编印成册,分发给每一名教师。除了“五年之约”这种温暖的鞭策,学校还有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把教师发展作为立校之基,目标分级阶梯式培养教师。管理团队帮助每一名教师提炼教学主张和风格来推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努力让每一名教师都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家长“合伙”发展。双十附校的家长志愿者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地参加导护工作,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搭起平安路,甚至有人站了整整十年。这种大爱源于家长对学校办学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又源于学校开放办学及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管理的理念。家长参与学校食堂管理,进入课堂参加各项活动;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讲座、论坛和读书会等,周末向家长和社区开放图书馆、运动场馆,实现共享共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强大保障。

    学生评价发展。学生在学校生活成就感的获得依赖于科学有效的评价。学校建立“智慧、品德、美艺、阳光、劳动”五星评价,利用智慧平台实现在线即时评价,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信息化、发展性星级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校内评价与家庭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等方法相结合,教育参与者们“时时可以评”“处处可以评”,还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即时生成反馈,促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丰富学生成长的幸福体验。

    四个立足:行知双体验,两课十创新

    双十附校以“体验”架起“行”与“知”的桥梁,致力课程、课堂在“观念、思维、体系、平台、技术、途径、方法、评价、经验、成果”十个方面践行创新,盘活课堂、课程、活动和资源,促进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全面发展,成为会生活的未来行动者。

    体验即成长。体验,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人工智能时代,体验有助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学校据此构建“行知双体验”的教育主线,以知识指导实践体验,以实践体验验证知识,关注感受、强调领悟、注重团体合作,在“知”与“行”的双向体验中,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提升和核心素养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课程即跑道。学校构建“九年一贯幸福生活教育”课程,实施德育课程系列化、学科课程校本化、活动课程主体化、环境课程人文化。以“三关九护、三品九质、三体九悟”的德育课程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落实课程校本化实施、师本化建设、生本化立足,探索智慧课程,从学生立场出发,在科学性、普适性、系统性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个性化引领。校本化开展活动课程,如学科节、阅读节、科技节、研究实践、劳动节等节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长的快乐。构建人文化的环境课程,墨韵堂、国学堂、闽南文化长廊,学生在充满“翰墨书香”的校园中,实现幸福成长,打造幸福生活乐园。

    课堂谋自智。作为魏书生自育自学实验学校,关注学生“自智”发展。“自”指自主、自律、自学、自育、自强,“智”指智力、智能、智谋、智行。“自智”即唤醒学生成为自己,通过学习迁移生成智慧。经过多年探索,学校构建“自育自学+智慧教育”范式,尝试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每节课都实现智慧教学,探索移动学习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改变课堂样态,结合信息化手段完善课堂评价,全面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获厦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五个抓手:阅读、运动、劳动、艺术、创新

    落实“阅读、运动、劳动、艺术、创新”五大抓手,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实现至少“一品”突出、多点开花的成长,丰富学生幸福体验。

    热爱阅读,在阅读中扩展生命。图书馆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乐园。学校有两座风格不同的图书馆,无论是色彩、布局还是空间体验、配套服务,无不彰显人性化的理念,这里是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索引”。美丽的图书馆不仅节假日不闭馆,还特意延长了工作日开放时间,假期向社区和家长开放,这些都是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校园内到处可见电子图书阅览机,班班都有图书橱,学校还会组织“图书漂流”和“悦读节”活动,开设阅读指导课,不遗余力地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以书籍丰富生活、拓展生命。

    坚持运动,在运动中夯实生命。学校用“健康第一、快乐第二、学习第三”的理念引领体育运动。“错峰大课间+体锻”的方式,落实阳光体育锻炼,把游泳、跳绳、足球、排球、篮球、田径等项目模块化,整合为系统的课程资源,形成特色项目。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跳绳、游泳课,学生一生至少拥有两项体育技能;学校成为全国跳绳示范校、全国跳绳大课间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参加福建省篮球、排球、田径竞赛始终名列前茅。

    勤于劳动,在劳动中淬炼成长。每个班级管理落实“劳动责任包干”,每个人都有一块劳动“责任区”,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穿衣服、叠衣服、扫地、拖地、穿针缝衣、水果拼盘、美食烹饪……到九年级,设置连贯的劳动课程,安排不同的劳动技能训练和比赛,人人参与。学生在家每天“坚持一项家务劳动”,自己准备春秋游食材、和家长一起做年夜饭……从自理到自立,着眼于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的培养。

    喜爱艺术,在艺术中感受幸福。艺术修养是提升学生幸福指数的一大“法宝”。在双十附校,人人学乐器、人人会唱歌、生生学书法、生生有特长。低段开设葫芦丝课,中段开设陶笛课,全员考级、人人过关。开展班班艺术汇演,落实“体育艺术2+2”“社团+专场演出”美育素养培育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平台,每一个家庭都有艺术特长。

    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开启希望。

    周末,在学校操场经常可以看到校航模队的孩子们训练。这支人数不多的航模队一路披荆斩棘,参加全国赛获得一等奖。寒暑假和周末,学校实验室开放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做实验。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保护探索兴趣,将创新教育融于活动和课程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六个呈现:“德、智、体、美、劳、群”素养的提升

    学校立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和幸福生活能力提升,通过九年一贯幸福生活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关注学生“群”素养的提升。“群”指合群、合作、共生、共鸣。为了培育学生的“群”素养,学校推行班级教研组、全员导师制和“六人小组”模式,形成学生成长共同体。在课堂上,“六人小组”一起探究、一起争鸣,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外,“六人小组”一起阅读、一起劳动、一起实践、一起才艺表演,实现素养提升;在校门外,“六人小组”一起幸福成长,六个家庭共享、共建,形成协同育人生态。把“德、智、体、美、劳、群”六大素养作为幸福生活教育实现路径,学生不仅拥有了提升幸福生活水平的能力,更拥有了创造幸福生活的品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