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聚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商代卜骨 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商代涡纹青铜鼎
南开大学博物馆 供图 扫描二维码观看“思源聚珍——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展”

    ■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

    或许我们去过许多知名的博物馆,也看过许多精彩纷呈的专题展览,不过,对于高校博物馆我们有多少了解呢?高校博物馆在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和珍贵程度方面虽然无法与大型公共博物馆相提并论,却也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作为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栏目的开篇,本报记者日前走进南开大学博物馆,带领读者共赏“镇馆之宝”。——编者    

    新石器时代的陶壶、商代的甲骨和青铜鼎、春秋时期的甬钟、唐代的铜镜、宋元的瓷器……一件件精品文物整齐地排列在展柜内,它们见证了无数华夏先民的过往,也承载了无数炎黄子孙的信仰。或许这就是博物馆的意义——不仅仅是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奇珍异宝的陈列室,更是一座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桥梁,一个传播文化与知识的平台。

    南开大学博物馆文物展厅目前位于八里台校区范孙楼一层,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展为基本陈列。展厅共设“晨光初现”“武功外悠”“礼乐内辑”“秦砖汉瓦”“高悬古今”“事死如生”“众生姿相”“瓷河珠玉”“釉彩华章”9个单元,共展出馆藏精品文物200余件,囊括了石器、牙骨器、陶器、青铜器、釉陶、瓷器等诸多文物门类,系统展示了从石器时代直至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物质生活面貌。

    从遥远的史前一路走到清代,南开大学博物馆的梁金鹏老师按照时间脉络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重点介绍了几件馆藏精品文物。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彩陶壶腹部膨圆,肩及腹部主题纹饰用红黑两彩绘旋涡纹四组,旋涡纹内为“十”字纹,旋涡连线边缘饰细密的锯齿纹,锯齿纹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标志性特征;一件商代的兽面纹青铜爵腹底有三个长足,腹部为面目狰狞、肃杀威严的兽面纹,折射着商代独特的社会气氛,承载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堆塑瓶是一件随葬明器,瓶颈堆塑着日月祥云、龙纹、鸟、犬、蛇、龟、仙佛人物以及十二时俑等纷繁复杂的装饰题材,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不过,如果要从琳琅满目的数百件馆藏精品文物中选出“镇馆之宝”,还当属一件商代的甲骨和一件商代的涡纹青铜鼎。

    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商代卜骨的骨面刻有“一月唯王十祀又九”的文字,意思是“一月是王在位的十九个周祭周期”。此甲骨曾为收藏家王襄(1876年—1965年,中国现代金石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所藏,并被郭沫若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收录,具有重要的年代学意义。

    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商代涡纹青铜鼎器型厚重,直耳深腹,三素足较粗壮,纹饰精美,颈部四周有六个泡状圆涡纹,为该鼎的主体纹饰。涡纹近似水涡,故称涡纹,其形状又像太阳,也有学者称其为“火纹”,盛行于商周时期,是日神崇拜的象征,体现着当时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朴素信仰。涡纹是商周青铜器少见的圆形纹饰,为那个庄严、神秘的时代增添了柔和的一面。

    此外,南开大学博物馆还设有书画展厅,位于八里台校区东方艺术大楼一层,由“永明馆”“情寄南开厅”“艺文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展示了著名书画大师范曾先生近年来部分书画作品和他与南开大学密不可分的亲密情谊。

    南开大学是院系调整以后全国第一所开设博物馆学专业的高等学府。20世纪50年代,郑振铎和沈从文曾向时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著名学者郑天挺教授提议创办博物馆学专业。1959年,郑天挺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协调,在南开大学历史学系下设置了相关专业,并开始招收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停办后,南开大学博物馆学专业于1979年9月恢复,并于次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南开大学博物馆的前身,正是原来的博物馆学专业陈列室。

    2014年5月,南开大学博物馆正式创立,收藏有各类质地的文物1万余件,其中已定级的珍贵文物500余件,涵盖陶瓷器、青铜器、钱币、玺印等十几个门类。南开大学博物馆现设办公室、业务部、资料室及南开大学文博考古研究中心等机构,并建有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文博考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具有科普功能的教学实验室。2019年,南开大学思源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南开大学博物馆被认定为天津市科普基地。

    被冠以“高校”之名的高校博物馆和公共博物馆有什么区别?高校博物馆又应该如何定位?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刘毅教授表示,高校博物馆一方面要按照博物馆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日常工作,应该服从国家文物局以及当地文物工作管理部门的地方归属管理,遵守所有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作为高校下属单位,高校博物馆首先要为高校服务。

    高校博物馆可以服务于相关专业领域。以南开大学为例,自1979年博物馆学专业恢复建制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南开大学博物馆直接服务于专业教学科研,并可以提供教学实习方面的便利。此外,南开大学博物馆还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及下属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共建有南开大学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

    高校博物馆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素质教育资源。近年来,“文物热”“考古热”成为时尚潮流,人们对于文物和博物馆的兴趣也与日俱增。高校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把馆藏文物推荐出去,讲解准确的文物知识,宣传正确的文物保护观念。

    高校博物馆还可以配合学校工作,举办临时展览。例如,南开大学博物馆主办的“根植南开 尽瘁中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周恩来与南开精神特展”于2021年7月1日开幕。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之际,博物馆则是举办了以“衣冠流徙 诗书粲然”为主题的馆藏西南联大民族调查文书资料展。

    刘毅教授说,基于高校博物馆的独特定位,在竞争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和珍贵程度方面并不占优势,更应该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长处,在藏品内涵的发掘上下功夫。近年来,南开大学博物馆通过虚拟仿真等科技手段辅助,对文物进行深度解读,揭示文物内涵,从而更直观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目前,南开大学博物馆正准备迁至位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津南校区,届时将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南开大学博物馆的实践探索为高校文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希望更多的高校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发挥高校博物馆在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