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赋三育” 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职担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工科类高职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面向浙江山区26县,以及学校所在区域乡村,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效能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工科、设计、人文等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力量优势,充分挖掘和用好当地资源优势与文化特色,通过“科技赋产、设计赋美、文化赋值”多元模式,同步“育‘三农’、育学生、育教师”,自觉担负起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打造校地共建共享共融新格局。

    科技赋产

    让乡村产业“兴”起来

    学校选派教授博士等科技人才,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带领学生服务山区县和各地乡村产业,针对产业需求,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乡村产业品牌建设。在缙云县,科技服务团队与缙云农业农村部门、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缙云食品监督检测所等共同开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芥菜干加工工艺研发、实验、检测工作,解决芥菜干天然发酵稳定性等技术问题。深入浙江菜味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车间一线采集样本,进行数据检测,为企业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制定芥菜干企业标准,建立芥菜干技术规范指标;为当地的“共富工坊”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合作;与7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教授博士服务团队的合作成果在各类会议上报告推广。团队深入浙江旺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天然食用色素竹基炭黑、中药材黄精加工新技术,完成制定竹基炭黑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指导公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药食同源植物超细加工课题,在“中国黄精之乡”发布会暨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校企合作成果报告;深入常山县菌菇产业园的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常山猴头菇深加工开发,在国际菌菇育种与产业促进研讨会上作成果报告;深入临安区洪村的浙江临安三和园竹盐食品有限公司完成紫竹盐功能性研究,在2023上海国际竹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作紫竹盐与食用竹基炭黑等竹功能性产品校企合作成果报告。

    设计赋美

    让美丽乡村“靓”起来

    学校不断深化与乡村合作共建,积极探索助力提升乡村品牌辨识度,擦亮乡村名片。选派建筑工程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与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专业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与缙云县三溪乡、厚仁村,淳安县下姜村等8个村镇开展“校村(镇)合作”试点,建立“乡情工作站”,成立乡艺文创设计、视觉品牌设计、新媒体设计和智慧助老4个工作室。为三溪乡、陈溪乡等4个村镇制作宣传短片,为坝头山村、山汀村等6个村完成党建墙绘;积极参与“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特色农村文化大礼堂建设,协助完成三溪乡文化大礼堂设计;改造绍兴市王坛镇上王村、岭南乡东澄村等地村内溪流沿岸景观,为村民设计打造美丽庭院。

    文化赋值

    让新型农民“富”起来

    师生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治理。与全国文明村倪梁村结对,共同挖掘村史村志,对乡村文化展开研究、保护和宣传;选送优秀文艺节目,献演乡村文化大礼堂,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结对的上王村先后入选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第四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多个村的文化礼堂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

    运用新媒体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传播乡村文化。以直播、网文、短视频等推广方式,积极向社会推介上王庙会、上王书法节、油菜花节等乡村文化品牌;帮助和指导村民学习抖音、短视频等网络销售运营技巧,在农创共富直播站开展助农直播,拓宽当地水果等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响乡村知名度,提升农副产品品牌辨识度,助力村民提高经济收入。参与多种农产品包装设计并被发布使用,厚仁油坊品牌LOGO入选2021年缙云县三溪乡第五届油茶文化节。挖掘乡村独特资源禀赋,协助规划设计旅游品牌。为绍兴坝头山村、上旺村完成景观规划设计,为6个村设计游客语音导览图。协助地方制定《三溪乡农文旅综合体总体规划》,绘制三溪乡红色景点电子导览图,开发“乡村文化体验游”活动等。设计“八个一”红色教育培训清单,提升游客流量,助推村集体增收,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地方产业,搭建科研平台,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有机融合,让师生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展身手、显作为、受教育,不断彰显校地共享共建的“三育”成效,今年9月被评选为浙江省第二届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产教融合“育‘三农’”

    汇聚助推乡村振兴多方合力

    学校将专业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多元合作、多方联动,育农业企业、育美丽乡村、育新型职业农民,以产教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加强与农业企业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为地域品牌振兴赋能助力。与浙江万浙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菜味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绍兴市原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原明教学工作坊和劳动教育基地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合作建设融企业文化展示、行业及产品知识科普和学生销售培训为一体的教学工作坊。学校“共建、共享、共促,让青年力量在乡村同频共振”案例入选浙江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

    乡村课堂“育学生”

    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担当意识

    学校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把服务村镇建设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乡村振兴责任意识。将课堂搬进乡村,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学习和实践专业技术知识,拓宽发展思路和眼界。每年组织10余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乡村文化调研、大学生“返家乡”、乡村产业赋能等方式,鼓励学生深入乡村实际、理解乡村实情、服务乡村实践、传承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参加省乡村振兴创意大赛,2021年与2022年共52支团队参赛,从乡村文化、乡村旅游、乡村产业等方面提供创意、开展实践。

    搭建平台“育教师”

    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科研氛围

    学校积极响应“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号召,鼓励教师把科研做在乡村、用在乡村。设立共同富裕专项科研课题,组织教师围绕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理论宣讲服务、产业发展服务、技术支撑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等。教师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围绕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未来乡村建设、乡村党建、乡村体育、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以高质量研究助力高质量发展,积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以科研服务助力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乡村增色。多人次获评乡村振兴“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

    (毛建卫 徐丹阳 马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