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旅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我国文旅事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旅产业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引擎。然而,文旅产业作为一项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加大,文旅产业的深度发展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旅类综合人才。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桂林旅游学院积极优化文旅类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发展的要求,对接当下社会文旅产业的实际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目标,坚持就业导向,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人才。在保障人才数量的同时,也保障了人才质量,努力解决文旅人才与当下文旅产业之间的供需矛盾。

    (一)在平台建设上,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桂林旅游学院秉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要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旅游教育,打造了一轴两翼三能力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示范,学院设计了课程育人平台,打造活动育人平台,建设育人基地,开启了四维进阶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认同,凸显文化自觉,实现文化创新。桂林旅游学院立足于桂林当地的旅游事业发展状况,结合桂林文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扣文旅产业的人才需要,找准行业与企业对新时代文旅人才的需求要点,努力使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相对接。2015年以来,超过6000名桂林旅游学院的学生参与开展广西游客的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积极推进文旅行业的直播带货,服务当地乡村建设。

    (二)在育人模式上,深耕行业诉求

    在育人实践中,桂林旅游学院结合行业产业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与当地知名企业联动配合。在文旅类人才培养模式中,桂林旅游学院积极推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校、行业等各方主体的参与,努力打造协同育人新机制,激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与桂林美葆公司结合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建设了“双导师”工作制,共同培育艺术类专业人才;与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共同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使得课程内容与新时代对文旅人才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打造产教融合背景下文旅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多次受到《广西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三)在师资建设上,组建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

    桂林旅游学院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着力点,在推进文旅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育人资源,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众多内容,打造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桂林旅游学院牵手行业精英,深化校企合作,积极聘任在文旅行业有影响力、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精英,将其纳入到专业教学中,使其担任兼职教师或业务导师,真正使企业教育与学院教育相融合,让课堂开在企业,将企业搬进课堂。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还搭建了培训基地,建设一师一企的对接基地——学校教师企业工作站。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能够为教师培训实习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也能更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为课程改革和专业教研提供了较大的支持。

    (四)在保障体系上,打造校企合作教学资源体系

    桂林旅游学院在开展文旅人才培养实践时,十分注重结合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文旅产业的实际诉求,主动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坚持以创新协同育人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综合育人模式,努力打造多方互动、全员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保障机制建设方面,为了顺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质量优化,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和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完善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效果。在项目实践中,为试点项目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倾斜,对产教融合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吸引广大社会主体投入其中,积极争取来自各方的项目经费和资源支持。引入校内评价机制,结合行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对校企合作状况进行全方位评估。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桂林旅游学院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文旅人才。学院也进一步凝练了学科专业特色,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当地文旅产业和地方经济的能力。未来,桂林旅游学院将努力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旅游大学,并且积极为推动壮美广西的城市建设、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邱伟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