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呼吁家长持证上岗”的真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读懂“呼吁家长持证上岗”的真意

□杨时予

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建议制定《家长教育法》,提出政府出经费构建培训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大专院校开设家长教育专业,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等等。他在提案中表示,“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要变得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3月9日人民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没有人天生会做家长。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大气候下,家庭教育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重新被发现。政协委员建议家长要“持证上岗”,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均衡的中国,实施起来其实很难。但是曹德旺略显矫枉过正的提议背后,则是对家庭教育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和理念尚匮乏、方法不得当的深切焦虑。

2015年,教育部就专门下发指导意见,指出“(社会上)存在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现在学校负担很重,一个重要原因是负担了很多家庭教育应该承载的教育职能。有些家长因为理念缺乏或认识不足,孩子出了问题,动辄从学校身上找毛病。其实家长在问学校教师是否称职的同时,也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做个好家长,虽然未必要求“持证上岗”,但相应的专业知识不可或缺。不久前,天津两名幼童,在商场里由家长抱着的情况下,从围栏上摔下致死。商场安保或有问题,但家长作为儿童监护者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不足,则是真问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导致孩子睡眠不足和厌学情绪;而有些家长则采取超出孩子身体极限的特殊训练方法训练“天才”;还有些家长宁愿让孩子在家接受自己定制的私塾教育……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家长教育理念匮乏或有偏差,或者实施方法不当。

“呼吁家长持证上岗”的背后,是希望家庭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之前,广东省中山市就提出“孩子要上学,家长先上课”,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新生家长培训系统化,每位家长要学习8个课时的课程,并开发了家长学校网上学习平台。中山市这一举措更多是鼓励引导,并没有强制实施。中小学校用好家校合作平台,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规范引导,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以社区为实施载体,通过从大学、社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的形式,针对准家长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失为将家庭教育提前、实现系统化的切实尝试。

如果用树来比喻,那么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学生的成长是果。根深才能干壮,干壮才能枝繁,枝繁才能叶茂,叶茂才有果实。读懂曹德旺“呼吁家长持证上岗”的真意:教育不仅是学校一家之事, 家庭教育切不可缺位,家长成为合格的监护人和教育者,家庭教育专业化、系统化也是提升国民教育整体水平的应有之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