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聚焦”育人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发挥涉海特色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威海市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发展战略,将红色胶东精神融入涉海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探索出既能接地气又能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彰显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质的“三聚焦”育人模式。

    聚焦搭建 

    专业育人平台

    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耦合联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通过多主体参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多部门联合搭建全面立体育人场域,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学校筑牢课堂育人主阵地,实施“党建引领·思政铸魂”项目,成立“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引领校区教职员工做好“思政与课程”“交通特色与课程”两个融合,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培育课程思政教研教改成果,构建起涉海类特色教育体系。校区2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教师团队成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打造思政实践课育人,突出在“大思政课”视野中培育新时代青年担当,校区基础教学部与威海刘公岛成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开设“‘红色胶东、敏知笃行’思政课社会实践”等公选课,在实地考察调研中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度。

    学校拓展第二课堂育人,围绕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组织前往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葫芦岛轮、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船舶认识实习,结合建设“登峰计划”学术科技竞赛平台,组织师生参加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构建起“理论+实践+活动”体系。近三年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性A类赛事国家奖项3项、省级奖项25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国家奖项1项、省级奖项30项。

    聚焦构建

    文化育人平台

    大学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信心的原动力,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推行红色文化“三个一”工程,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育人实践,让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机会。

    学校打造一条精品研学路线,推出“威海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乳山胶东育婴所—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贝草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研学路线,以“梦醒、寻梦、追梦、圆梦”为主题,通过“研学+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追溯时代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学校培养一批红色宣讲团,依托“红色海螺号”大学生党史宣讲团、红船研习社、蔚蓝求是社等,围绕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校校庆、青春榜样力量等主题开展宣讲,覆盖师生千余人次。其中,“红色海螺号”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入选“强国有我 ‘核’你一起”千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并先后在校内外开展17场志愿宣讲服务,受众总计5000余人次。

    学校举办一系列“文艺+”红色活动,每年举办以看红色电影、诵红色诗歌、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演红色剧本、展红色书画摄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不断深化红色文化浸润,增强以史育人实效。依托航海技术专业基础,开展航海文化育人,建设并获批国家航海科普教育基地——航海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定期举办海洋文化节和“我与船长面对面”“海韵论坛”等系列讲座,构建文化育人堡垒。

    聚焦服务

    区域社会平台

    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围绕威海所需,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服务威海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校地合作共赢。

    学校当好“招才引智”排头兵。加强与驻威用人单位沟通合作,提升就业质量和层次,每年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自威海校区招生以来,校区毕业生留威人数稳中有进,比例从2018年的3%上升到2023年的7%,留威率稳步提升,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青年人才。

    学校当好“创新创业”排头兵。组建以威海市创业大学校长等专家人才为创新创业导师的“蔚蓝空间”,定期举办“蔚蓝众创,梦想起航”创新创业沙龙,通过“理论学习+实训实操+名企HR进课堂”,大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全方位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当好“青春奉献”排头兵。航运文化研究教育基地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先后开展讲解100余场次,录制电视专题节目40余期,累计完成近万人航海文化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净化海滩、社区职工子女帮扶等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有效辐射区域及大中小学,助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闫栋 李丽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