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英语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

□杭州勇进实验学校 胡亦频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融英语故事于德育中,渗透美好的情感教育

这要从笔者接到的一条短信说起。一个周六的早晨,笔者收到一位学生家长发来的感谢短信,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这部电影太好看了,孩子和我一口气看完了,再推荐推荐这类电影,真的太棒了。《阿基拉和拼字比赛》是一部励志儿童电影,笔者让学生观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利用这个故事吸引学生去学习英语单词的一些拼读方法,以及告诉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需要坚持不懈的品格。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黑人小女孩阿基拉参加拼字比赛并获得冠军的故事。课堂上,笔者由学生在英语单词拼写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引出了这部电影,并在课上给学生看了片头。课后,这名学生在电脑上搜索到了这部电影,并邀请家人一起观看。由此,笔者想到,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英语。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部英语原版片,然后说一说学到的英文单词和句子,谈一谈观后感。不拘泥于传统的作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大大丰富了英语学习的外延。

德育应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生成。这种精神的生成与建构只有在体验和感悟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上,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就像看《阿基拉和拼字比赛》,因为学生感兴趣,他会邀请家人和他一起观看,并在此过程中激发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他在看电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与体验,生成了一种想学好英语的动力,因了这种动力而促使他努力学好英语。

二、节日文化教学中渗透传统德育

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合理的跨文化心态。英语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英语国家的节日、风俗,例如圣诞节,教师既要向学生介绍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西方的圣诞节就好比是中国的春节。结合我们的传统节日,用看一看、比一比、查一查的方式了解两个重大节日的不同风俗。这种对照学习,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外国历史、风俗文化,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

人教社PEP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C部分,主题是感恩节。在讲解感恩节文化背景的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等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并做成幻灯片。学生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制作完成介绍感恩节的幻灯片。笔者借机将落脚点放在“感恩”上,给学生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告诉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结合英语中的月份和日期表达,笔者让学生制作一张家人的生日表,用英语正确表达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时为父母唱一首英文生日歌……借助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懂得感恩。

三、英语日常对话中渗透礼仪文化教育

平时,学生在校园里看到英语教师时,通常会说一些“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之类的问候。有时,同学之间互相借用学习用品,也会自然地说一句“May I use your ... ”……在日常生活中用简单的英语交流,既巩固了英语,又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礼仪文化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从这个层面的意义上来说,结合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对话,给德育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落脚点。

四、课堂游戏环节组织中渗透合作的德育理念

观摩英语教学尤其是中低段的教学,总会发现在课堂组织中有游戏的踪影。在语言活动中开展游戏,既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调控课堂,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很多游戏中都有小组合作的影子。例如在教学《Three Little Pigs》时,教师在讲完知识点以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戴上头饰后,很自然地就进入了角色,与此同时,合作的种子在学生脑中生根发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