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课:一种新的教学考核方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试课:一种新的教学考核方式,

你准备好了吗?

□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吴笔建

试课是一种虚拟的教学方法,是检测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之一。即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将预设的教学内容模仿实际的课堂教学进行的上课。试课摆脱了学生、场地等限制,比起真实的上课操作更简便,所以常被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课堂考核的一种形式。笔者有幸担任了几次试课活动的评委,听取了几十节课,有所收获,有所感触。

一、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

试课虽然没有学生,但它是课堂的再现。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这是颠扑不破的定律。

要体现生本课堂,首先需要对教材理解透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过于拔高;也不能刻意降低教学难度,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不是演戏,切忌表演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有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比如《物质的密度》一课,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样做教学效果较好;一旦越俎代庖,就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要完成师生双方的互动,更需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有生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语言同样要贴近学生,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们这一组有一位小学科学的参评教师,试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谁会流动得更快一些》,他把水、洗洁精、酱油3种液体比作3名运动员,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比较:哪个跑得更快一些?

而另一位教师用的是成人化的语言及专业术语,明显把试课的对象定位为评委。这样做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二、吃透教材,稳中求新

大凡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工作都有些年头,经验比较丰富,对教材烂熟于心,处理起来有独到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备课、反思等教学常规,厚积而薄发,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在同课异构的试课中,新颖的教学设计会比娴熟的课堂教学更能吸引评委的眼球。不能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在1个小时内完成现场备课,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很多试课教师,边讲边看手中的教案,明显是对教材不熟悉。有的教师甚至在单位换算板书中,竟然接连错了两次,也可能是紧张所致。但这样低级的错误实在不应该。

正如《给教师的建议》中那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说:“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教材,用短短的15分钟备好一节课,让听课的教师屏息静气,如醉如痴。这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三、预设的生成性问题

课堂生成是师生互动的产物,试课本不可预设,又往往需要师生互动环节,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那么,试课中的生成来自哪里呢?来自教师在备课时的预测,来自教师平时的积累。生成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要与学生的原认知产生冲突,或者对前概念进行颠覆。如讨论题:“有同学认为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一块铁被带到太空后,密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在没有学生的课堂里,教学设计同样能看出一名教师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一成不变的教学暴露出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欠缺,只有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应对真实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试课不能与说课混淆

试课是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堂的精简版、浓缩版,需一人扮演多种角色,所以更能衡量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综合素质。

试课的流程与上课相似,与说课有较大的区别,不能混淆。试课不需解释教学环节的理论支撑与理由,只需按照流程去做,而不必阐述为何而做。如果没有厘清二者的界限,就会出现偏差。有几位教师对试课的形式缺乏了解,竟然用说课来代替试课。还有的教师在试课过程中,夹杂着说课的影子,面向评委讲述授课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说课的对象是评委;试课的对象是学生,评委只是课堂的观察者,因此两者的语言表述方式也有所差别。比如有教师试课时这么说:“让学生分组实验,然后汇报。”“让4名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如果换成“请同学们动手实验,然后推选一个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效果就会迥然不同。

五、时间分配要合理

试课的时间一般为15分钟,这应该是教师一节课讲授时间的上限,具体理论依据有待考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节课的讲授任务,要求教师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细得当,教学环节落实到位。

据笔者手头数据统计,75%的教师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试课任务,被评委叫停,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全部达成,留下了遗憾。

如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课堂语言更精练一些,往往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试课时,最好关注一下试课室里的闹钟,以便随时调整授课进度,合理分配时间,这也是一种教学机智。当然平时如果有机会多参加试课活动,也就更能适应这种模式。

六、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课堂即舞台,如何演绎精彩的课堂,就要看教师的能力。胸有成竹,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引爆学生的小宇宙。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自身素质是树立自信心的重要保证。

容易怯场的教师,不妨注意不要与评委对视。由于职责所在,评委往往正襟危坐,令人望而生畏。试课教师如果把评委看成同事、学生,把试课当成常态课,就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试课时眼光最好盯在左右两组或后排学生的位置,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最好也挑选这些区域的学生。

在试课前深吸几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可避免怯场。其实评委大多是一线教师,他们都是过来人,十分清楚参评教师的不易,期待他们有精彩的表现。

饱满的精神、激情的发挥是自信的体现,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试课本身就是模拟上课,同样需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试课中暴露出教师缺少板书的现象。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优秀的板书设计既是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自身素质的展示,对一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赏心悦目,肯定会脱颖而出。

某教研员指出:“试课流程的不熟悉,主要由于目前这种形式尚未推广,很多教师无所适从。有些素质相当不错的教师,课上得很好,但试课不理想,不能发挥正常的水平。是否可以等试课全面铺开推广之后,再来用试课代替课堂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公正、更公平、更准确,更具实际价值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