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说明性文章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说明性文章教学

□常山县天马二小 陈建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性文章不好教,是广大一线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此类文章貌似姓“科”,但入选小学教材进入语文教学视阈就该姓“语”。它有认知的任务,但更需要关注承载知识的语言现象、文本情趣。本文针对说明性文章的编排特点、文体特点、教学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就如何实现说明性文章本色回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人教版中说明性文章的编排特点

(一)从数量上看——均衡分布,不可替代

笔者曾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的教材进行统计,发现说明性文章在各个年级中均有涉及,而且比例基本在10%以上。

由此可知,说明性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既承担着小学语文教材中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学习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共性责任,又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等重要功能。

(二)从位置上看——分散到集中,渐成系列

从说明性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位置来看,编者有鲜明的编辑意图,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按学段由低到高的顺序,先分散安插再相对集中,渐成系列地编纂。

(三)从体裁上看——丰富多样,富有意趣

教材选编的说明性文章体裁涉及儿歌、科学童话、诗歌、科普短文等,把抽象的科学道理化为具体生动的故事,使学生易懂爱看,乐于接受。

二、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

(一)事物特点突出

说明性文章一般有说明事物和说明事理两种,说明事物的文章说明对象丰富、特点突出,涉及天文、地理、建筑、动植物、地质、科技等,涉猎面更广,知识接触点更新。

(二)语言准确简练

说明性文章在说明事物和事理时,需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严格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把事物的特征、本质说明得准确明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语言准确、简练是其首要特点。

(三)说明方法灵活多样

说明性文章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小学中段重在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的方法,高段除了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之外,还让学生试着加以运用说明方法。

(四)内容组合有序

说明性文章大都是按所要说明的事物的内部规律写作的,以“横向结构”居多。一篇完整的说明性文章常常是几种结构形式的综合运用。如《恐龙的灭绝》全文是按总分总顺序写的,中间分述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来写。

三、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

(一)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年段目标确立

第一学段:以童趣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阅读以及对新事物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获得热爱科学的情感体验,萌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产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第三学段:重在了解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领会说明方法所达到的表达效果,并能加以一定的运用。

(二)文体意识观照下的目标达成

1.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说明性文章的科学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一位教师在教《恐龙的灭绝》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看各种有关恐龙的图片,再播放多媒体动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观看大约两亿年前,恐龙在地球上盛极一时的情景。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恐龙的庞大与不可一世。动画里恐龙活泼的形象跟现实中的不复存在,又形成对比,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渗透文章的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为了说明事物,往往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教学时,说明方法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领悟。

《太阳》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句子: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20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这里有个数字,它说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500年。(学生把重音落在了“3500年”上)

师:对呀,课文以走路为例,走路需要3500年呢!这样一个数字,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太阳离我们是多么遥远。

师:举例子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用上它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太阳离地球是那么遥远。(板书:举例子)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淡化了说明方法的讲解,但学生在与文本一次一次对话后,自然而然体会到了举例子的方法。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指出了他们刚才说的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说明性文章在语言方面的最大特点是选词考究、用词精当、表义准确。教学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抓住重点词语,反复理解和体味,领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

4.关注表达的效果及运用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说明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说明文的难点,在于把握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学写说明文上。因此,教高年级的说明文,起点要有所提高。

(三)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资源拓展

1.拓展整合选学课文

人教版实验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同一个单元内的各篇课文在内容上相呼应。选读课文也不游离于单元专题之外,而是与之遥相配合,一组课文配一篇主题相同的选读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选读课文作为拓展材料,以此深化主题。

2.拓展补充相关资料

教学说明性文章,适度拓展相关资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在学生明白太空新品种具有“食用”“药用”“美化”与“绿化”的作用后,教师拓展了“太空芝麻”“太空彩色保健小麦”与“太空樱桃番茄”等课外资料,让学生惊叹太空新品种神奇的“魔力”。

3.拓展题材外延

目前教材中的说明文基本是连续性文本,生活中更常见的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几乎没有。因此,教师可以适度拓展题材,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入课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