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三制”炼匠艺 “橡胶品格”铸匠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革新体制机制,跨院系将党支部建在“双高计划”专业群,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强化文化引领和导师指导,构建了“一文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学生职业方向明确、职业素养提升,有效解决了毕业生适岗弱、试岗期长等问题。

    多措并举 立德铸魂

    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卓有成效

    成立联合党支部,促进专业融合。在学校党委指导下,跨院系成立了“双高计划”专业群联合党支部,党支部成员都是专业群内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专业群对接高分子产业链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现群内专业融合发展。

    传承专业文化,塑造“橡胶品格”。党建引领,组建团队,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打造育人平台,丰富育人载体,传承基于专业特色提炼的“橡胶品格”(源于自然,勤于砺炼,善于配合,胜于弹韧,勇于承载,富于创新)专业文化,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2019级学生郑奎和2020级学生马兆杰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革新育人体制机制,实现职业素养提升

    实施以现代学徒制为主、完全学分制为机制保障、学业导师制为效果保障的“一文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学院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徐工集团、新浦化学、徐轮橡胶等开展“四共建三转变”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质量评价体系、技师培训中心,按照高分子材料开发和生产等岗位需求开发课程,产教融合育人,实现由学生到学徒、到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三次转变,为企业及高分子产业链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四共建三转变”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案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案例。

    完全学分制,建立机制保障。建立以选企业、选方向、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绩点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为实现群内专业优势互补,创新建立专业群底层相通、中层独立、顶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岗课融通的课程标准;建立了可拆分、多组合的专业课程群组选修图,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保障。

    学业导师制,护佑学生成长。依托“国家高分子材料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积极打造以学业导师为主,名师、技能大师为引领的育人团队。将文化育人、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指导、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融入学业导师工作职责和考核,有效保障改革实施效果。实施后,学生职业方向明确、职业素养提升,增强了专业自信,缩短了适岗期。

    成效显著 凝心聚力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专业技能强。该专业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王德龙获得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牌;高分子材料专业的陈辽宁、经涛带领团队分别荣获2020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银奖;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在江苏省毕业论文评优中获一等奖2项、团队优秀奖2项。专业群学生荣获其他各类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

    综合素质高。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陈辽宁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党委书记联系的高分子材料(3+2)班获评江苏省优秀团支部。橡胶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赵凯获评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

    “三教”改革成效显著

    教师教学团队获国家立项。专业群立项国家高分子材料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国家课程思政名师及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3个,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等。

    教学方法改革获教学成果奖。“制造强国战略下‘121’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构建”“‘一文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分别获得2022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别入选2020年、2021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课程教材建设获国家认定。专业核心课程“配合与塑混炼”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引领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在线开放课程群。专业群核心课程配套教材《橡胶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化工单元操作》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制定标准,引领同类专业建设。学院牵头制定全国橡胶、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的人才供需“谱系图”,分析产业链和人才供应链的吻合度、区域分布情况等,为专业建设奠定基础;制定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橡胶智能制造和材料工程等专业的专业标准共5项,引领国内同类专业建设。

    服务产业成效显著

    持续开展技术培训,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基于专业优势,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高分子材料职业教育集团,担任全国石油和化工行指委高分子分委会主任委员,是江苏省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单位。面向行业企业开展产品设计、工艺管理、品质管控等领域技术研究及人才培养,年到账横向科研经费300余万元,校企共研项目连续3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年培训企业员工3000余人次。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企业“走出去”。与赛轮集团等共建海外产业学院2个,共建海外人才培训基地3个,积极开展留学生培养及海外员工培训,累计输出海外工作毕业生10余名,培养留学生50余名,培训海外员工1000余人次。

    (柳峰 徐冬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