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冷暴力的阴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苏彩宋

冷暴力的现象无处不在,它表现为语言的嘲讽、故意忽视、冷漠、疏远等,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它常使得学生无力应对,家长无计可施。它还没有构成冲突,一般不需要学校出面解决。

平静表面下的伤害

2014级学生朱某,家境比较贫困,父母离异,父亲在她出生后再没管过她。母亲忙于生计,带着她在国内外辗转。七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她才从巴西回国,转进我的班级。

她基本不会汉语,也不懂英语。她长得比较肥胖,个子又矮,同学似乎不怎么喜欢她,我也没有太在意,以为过段时间就会好的。

可在艺术节大合唱时,我发现很多女生不喜欢站在她身边;站她身边的也故意和她保持距离。有学生私下里跟我说,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分配队伍时,女生都不想和她一个队,并嘲笑和她一个队的同学,说她们运气差。

朱某又比较内向,凡事不跟人沟通,只有回家的时候才会和她妈妈说一下。对于同学的冷漠对待,她也只能暗自伤心。

十三四岁的学生,思想本应单纯无私、阳光灿烂,为什么他们之间会出现冷暴力?

沟通是解决的前提

其实,冷暴力针对的不仅是弱势个体,甚至还有可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的过分关注,也会使其他学生产生妒忌,心理上不愿与优秀的学生交往,因此直接的竞争往往会诱发冷暴力。

美国教育家理查德·韦斯伯德在《守护孩子的幸福感》中把学生间关系的偏差归咎到我们成人身上,提到成年人(包括教师和家长)应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能力和态度。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采取措施。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我找朱某谈了一次话。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有助于让她感到放松,不至于害怕。所以,当朱某向我倾诉时,我不停地点头表示肯定,对她的困惑表示关注,她的内心也就渐渐平静下来了。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进入县高中时,也遭受过来自城镇学生的冷暴力。于是我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例,帮她疏导内心的困惑,从而引起她思想的共鸣。

最后,我告诉她对贫穷的认识:家庭困难只是物质上的,而不是精神上的。精神生活的贫乏才是真正的贫困。轻贱别人的穷与炫耀自己的富一样,都有可能是源自内心的虚弱。

自卑加重了伤害

也许,退一步来看,同学不一定对朱某有敌意,那种敌意有可能是她过于敏感的内心“制造”出来的。

我让班上同学先评价一下朱某——大家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女孩?再个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沟通,逐项解决“为什么平时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的问题。

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1.个别学生天生就有爱美之心,喜欢打扮,并不是针对朱某,更没有伤害她的意思;2.朱某自身太自卑,一直把自己当弱者看待。

我再找次朱某和她妈妈一起谈话,营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我不仅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朱某讲,告诉她,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希望她能真正融入班集体。我让她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不要低估自己,不要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应该多和同学沟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我尽量拉近她和同学的距离,带班级学生到她家进行家访,和她一起做家务,帮她处理生活中的难事,让她感受到同学、老师带给她的温暖;我还让她和同学们一起野营,合作完成任务,增加沟通的机会,通过娱乐活动来消除误会,感受到团结对一个集体的重要性。

我让她慢慢认识到:让自己强大起来,阳光起来,别人也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她。

扩展到群体的教育

面对冷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可以通过侧面沟通,找切入点,而不是把危机转化成伤害。

朱某受到的冷暴力,其他学生也未尝没有领略过,只是表现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个体的行为往往会扩展成群体的行为。所以,在班级中传达一种思维、塑造一种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我开展了以“寻美”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编排小品,把班级的问题加以呈现,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班级存在的问题,也感觉到自己的问题;同时,我还让学生围绕“美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进行辩论,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平等交流,同时也让他们寻找身边同学的闪光点。

作为工作多年的班主任,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冷暴力问题的产生与我平时思想教育不到位还是有关系的。

相信学生的反省能力

我上网输入“冷暴力”三个字,结果显示:冷暴力的施加者有可能是几个学生,也有可能是整个班级;时间有可能只是一两周,也有可能是半年甚至几年。如果范围小,伤害小,几天之后伤害或许就能停止。但没准会是你曾以为是朋友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逼得你连气都喘不过来。冷暴力的施加者不只是觉得欺负你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快感,更会认为你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他们永远怀揣着最大的恶意揣度你,在背后议论、咒骂甚至公开污蔑你。这更是一种心理上无休止的摧残。

这次事件后,我分别找双方学生聊天,让他们从班级利益出发,从关爱同学的角度出发,学会宽容。

我理智地告诉朱某,恨可能让你觉得爽快,可是它无法让你学会改变。如果你始终恨他们,那么你所受到的伤害就会变成你所恨之人理所应当给予你的,你会习惯伤害的存在。

对施加冷暴力的学生,我既指出他们言行的失当和错误之处,又对他们的改过抱着真诚的期待。我相信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有反省能力的。

然后,我给双方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从家人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事情过后,我也经常反思自己对朱某关注不够,接下来的时间,我更多的工作是重塑她的自信。我在班级给她职位,让同学配合她工作,学习上多鼓励她,也创造机会让她与以前对她有过冷暴力言行的同学合作。通过这些手段,我发现,共同的利益让她们慢慢走到了一起。

我想,经受冷暴力也是一种人生历练,在克服了它带来的各种负面心理体验,并且终于融入群体,拥有阳光心态以后,她会变得更强大,能够从容应对其他的挑战。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土壤的。现在不少中学生在家里都是受到百般呵护,这也使得他们还不懂得尊重别人,特别是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性格的养成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者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忽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那就谈不上真正的教书育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