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高地不能成为价值的洼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安排,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围绕短视频领域多发频发的乱象,集中整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等问题。同时,《通知》要求聚焦短视频领域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聚焦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全面落实整治任务。

    短短几年的时间,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就突破了10亿大关,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而且短视频还成为网民“触网”首要应用,近四分之一新网民因短视频触网。这些数据足以显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这一内容形态巨大的活力和魅力。当下,短视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新闻资讯、知识学习、娱乐休闲、消费购物等的重要渠道,而短视频平台也因为受众群体的快速增长具有了鲜明的公共属性。这也就决定了,短视频内容的质量以及导向,将深刻影响公众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对周遭世界的认知乃至于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深度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形塑。

    然而,在算法主导的内容推荐机制、“流量至上”的运营逻辑下,短视频内容出现了真假难辨、美丑不分、是非不明的乱象。用摆拍、技术生成制作虚假短视频,以及用罔顾事实篡改造假的方式生产短视频等情况所在多有,不仅污染了网络信息环境,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误导,也可能给当事人带来困扰,甚至破坏公共秩序、损害公共利益。而发布“色情擦边”内容,打造低俗人设、不择手段博取流量等行为,不仅拉低了短视频内容生态的水准,也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甚至已经逾越了法律红线。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如果长期浸淫在这样的内容生态中,其三观将受到怎样的冲击,不得不令人担忧。再有挑战公众认知底线、传播错误价值导向等传播错误观念的问题,不断制造社会价值争议,对于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的努力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基于此,治理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改善短视频内容生态,抛弃“流量”的假、拥抱“内容”的真,抵制格调的低、呼吁品格的高,净化网络空间,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声。

    确保短视频内容导向健康正确,持续优化内容生态,平台无疑承担着最重要的主体责任。当一个平台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其所拥有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作为平台企业,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构,不仅仅具有一般企业的本质属性,而成为了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密不可分且相互融合的组织,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巨大的影响力面前,短视频平台必须深刻体察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所承载的公众期待。

    夯实平台主体责任,不负公众期待,不仅需要他律,更需要自为。技术也有价值属性,后台的每一种技术架构、每一种算法、每一行代码,以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每一条推送、每一次分发、每一个界面,实际上都隐含着产品开发者的价值选择和利益诉求。净化短视频内容生态,必然要求平台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切实加强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等环节管理,优化流量分配机制,改变刻意迎合某些受众的低俗趣味的做法、打破“唯数据论”的流量分配方式。要通过优化算法,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内容生产生态。概而言之,就是必须守住内容导向正确的底线,为内容“赋值”,决不能让平台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也决不能让流量的高地成为价值的洼地。

    可以说,不良短视频的生产和广泛传播,是流量生成机制的产物。整治不良短视频,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要期待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当然要守土有责,而社会公众,不管是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还是受众,都不能置身事外。内容生产者当然要坚持正确的内容生产方向,以优质的内容来吸引用户、赢得竞争,要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广大受众要对短视频内容祛魅,要提高内容辨别能力、审美能力,自觉抵制不良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到求真、至善的内容监督中来,共同维护良好的短视频内容生产生态。

    (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