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一个都不能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李 平

午餐时间到了。在磐安县深泽乡中心小学,上了半天课的孩子们在食堂里狼吞虎咽。“今天的‘骨肉相连’是我最喜欢的了,番茄鸡蛋汤也很可口。”四年级学生陈彬强说,做菜的师傅很用心,菜式每天都不重样,每逢周三和周五,还有餐后水果和牛奶供应。

深泽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希望小学,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高。校长陈荣仁告诉记者,自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推行以来,让千千万万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得到了实惠,现在受益面更广,标准也提高了,不仅能让孩子们吃饱,还能吃得更好一些。

磐安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任忠花在这一岗位上干了10年,见证了山区的孩子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是如何得益于各项惠民政策,健康快乐、无后顾之忧地学习与成长。在该县财政大力支持下,每学期的资助经费都能及时足额下拨。过去3年,县政府还专门划出90万元特别扶助资金,专项用于救助普通中小学在校孤儿或单亲、因病、因残、因灾等造成的家庭经济特困学生。

近年来,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学生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标准在不断提高。据统计,仅2016年,全省累计有500万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享有“两免”(免学费和免教科书)政策。享受爱心营养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25万人,全省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资金为2.5亿元。为1.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免除学费0.4亿元,为6.2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25亿元;为44万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12.57亿元,5.8万名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1.06亿元;为13.99万名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发放国家奖助学金4.7亿元。

教育厅计财处处长张华良表示,我省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做到了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精准资助,即:资助标准精准,各地、各高校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高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实行差异化资助;资助对象精准,完善资助对象认定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资金分配精准,在资金分配和名额上,不搞“一刀切”;发放时间精准,及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雪中送炭。

在衢州,市政府每年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同时,严把推荐关、评审关、公示关,广泛接受监督,确保资助工作的公正性和受助对象的准确性。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小英如今在温州的一家企业上班,年薪十几万元。她说:“读书时家境贫困,一家人靠拾荒生活,如果不是靠着学校的各项资助完成学业,我就不可能有今天。”

贫困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学困生”,因此不少地方的扶贫重点从经济资助转移到对贫困生学业及成长过程的帮扶。嵊泗县各学校实行“一人一卡”,在摸清贫困生基本情况、动态跟踪贫困生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实行专人负责,一对一帮扶,全面跟踪贫困生的行为表现、思想动态、学科成绩,及时掌握贫困学生在校表现,并做好各学段贫困生的跟踪及衔接工作,避免信息失真或疏漏。

记者了解到,我省不少高校在学生资助上也绝不仅仅满足于发钱、发物,而是全面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浙江大学从2005年起推出经济困难生教育实践项目,支持以经济困难生为主体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为经济困难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锻炼组织与实践能力搭建平台,目前已开展了11期,取得显著成效。宁波大学建立起创业型的勤工助学基地,成功实现了助困与育人的双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育厅计财处相关负责人说,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中央已经吹响了“全面脱贫”号角,就教育系统而言,精准资助就是精准扶贫,“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加大资助力度,丰富资助手段,确保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点亮人生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