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养孤儿,“海亮”爱心工程在行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见习记者 曹可可

刚刚过去的暑假,海亮教育集团下属私立诸暨高级中学教师王杨带着一项特殊的使命来到贵州山区。她已经连续3年作为志愿者,与其他同事分赴全国各地寻找需要帮助的孤儿。“没有去过现场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些孩子正在经历什么。他们的家里空空荡荡,更可怕的是整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她说,“所以我们才要更加努力地去帮助他们。”

这些被选中的孩子大多有着令人欣赏的优点——品学兼优;却也有着令人心痛的特点——家境贫寒以及失去双亲。

2014年,海亮集团启动了“海亮·雏鹰高飞”孤儿培养工程,每年从全国范围内招收一定数量的孤儿,海亮集团出资将他们抚养成年并全额资助其学业所需的费用。3年时间里,已经有来自甘肃、贵州、云南、江西等16个省份的190名孤儿来到集团生活和学习。“我们只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命运不公的孩子也能够被温柔相待,和其他孩子享有同一片蓝天。”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辛颖说。

实际上,早在1997年海亮集团就开始了资助特困生的项目;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集团第一时间捐资,并派出人员前往灾区,把一些受困的学生带到诸暨继续上学;2013年,集团从全国招收50名孤儿到海亮生活与学习,这成为之后“雏鹰高飞”项目的探索……

让这些孤儿们感念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层上的关怀。在诸暨高级中学,61名孩子被分散到各个班级,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由于学习情况不同,我们不会把他们单独安排在同一个班级,必须把他们放到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和其他学生统一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走出封闭的小圈子,越来越坚强。”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校支部书记许巨生介绍,“我们还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待部分心理比较敏感的学生。”

如何为这些特殊的孩子营造一个有爱且自然的学习环境,这是学校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新学期开始后,学校青年党员和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学校特地为结对教师组织了一场培训。

对这些孩子来说,学习时还可以暂时忘记过去,一到节假日,孤独感就会涌上心头。为此,海亮集团特意建造了占地15亩的幸福院,每到节假日,“雏鹰”们会被统一安排到这里。院里会请来专业的教师为他们教授钢琴、跆拳道、舞蹈等兴趣课,也会组织外出旅游,驱散学生独在异乡的惆怅。

亲情缺失是孤儿成长中的另一大软肋,而在幸福院,有一群“爱心妈妈”始终陪伴着他们,照料着他们的生活。金仙娥是院里最早一位“爱心妈妈”,她见证了一批批孤儿走出封闭的自我、融入幸福院大家庭的过程。她还记得有几个从山东来的孩子,初来时不愿意交流,更令她着急的是学生们吃饭时胃口也不好。细心的她意识到可能是饭菜口味的原因,第二天她特意做了几个学生爱吃的菜,果然受到了欢迎。在这些点滴细节中,这批孩子慢慢地愿意和她交流,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