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设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冯伟群

毋庸置疑,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儿童。如何尊重儿童,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儿童视野下的空间环境设计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儿童视野与文化传承的空间。无论办园时间长短,每一所幼儿园都会有自己的文化,有的是一代一代的历史传承,有的是办园者的美好愿景。我所在的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拥有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建筑的老园,其儿童视野下文化传承的空间设计分为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隐性的文化传承一般呈现于建筑格局中,蕴含建筑文化的整体性和艺术性,让孩子感受到历史沉淀的美;显性文化传承往往是动态呈现的,如幼儿园里的“绘本馆”为自主阅读环境,“星空阅读区”为公共阅读环境,“山坡阅读区”为群体分享式阅读环境,如此便使阅读环境变得丰富、多元。

第二,儿童视野与自然的空间。具体而言,就是用儿童的视角来思考户外自然环境的创设,让儿童融入自然环境中,进而兴致勃勃地游戏,感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为此,我们把平地变成了大大的山坡;参天的广玉兰之间有荡桥、栈道、树屋;在粗大的梧桐树周围筑起了瞭望台;杂草丛生的围墙边成了一条探险步道……林林总总的户外挑战设施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既容得下孩子自由撒野,也能够探寻自然的奥秘。

第三,儿童视野与室内公共的空间。专用活动教室、幼儿园的公共门厅和走廊等公共空间承载了同伴交流、亲子互动等功能。这一方面的环境设计在考虑游戏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开放性和共享性。例如,一个两层挑空的楼梯空间可以做爬网、瞭望台、海盗船等;走廊的墙壁可以做一大片积木墙;洗手间里可以设计专门的玩水区域等。从儿童的需求、儿童的视角出发来考虑环境材料的设计,追求的是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游戏理念。而设计空间的可变性和游戏材料的低结构性能留给孩子更多探索、创造的机会。

第四,儿童视野与生活的空间。儿童视野下的生活空间强调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身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进而有安全感地生活、有存在感地成长。在幼儿园,孩子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了解食物、食品的相关知识。于是,我们开辟了小农场和种植园地,孩子们在这里体验生活,参与种植、收获,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当孩子们自己种的青菜出现在餐桌上时,他们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这就是所谓的“食育”。此外,儿童视野下的生活空间设计在完善功能性的基础上,更加要注重的是打造温暖的心理氛围。譬如,黄色的灯光就能给人以健康和舒适的感觉,让孩子感受到良好的生活品质和安全的心理暗示。

第五,儿童视野与走心的小细节。在设计这些小细节的时候,更多地需要考虑“孩子会怎么看”“孩子可以怎么玩”“能否带给孩子新奇的发现”等。一是隐在三维空间中的小细节,可以利用屋顶、地下等空间设计一些让孩子观察的场景,如屋顶上悬挂梵高的《星空》,抬头、地下设计一些地洞等;二是落在门窗上的小细节,把门窗设计成落地窗或折叠式玻璃门,半开放的通透设计能增加儿童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三是伏在地面中的小细节,让孩子在木片、石板、鹅卵石、泥土、草坪、沙地等不同的地面上游戏,感受不同材质地面的软和硬、蓬松和紧密。

简而言之,儿童视野下的空间环境设计要做到眼中有儿童,蹲下来“看一看”、走进去“玩一玩”;心中有尊重,给儿童预留充分自主的空间,以及具有想象力、创造性、挑战性的空间;处处有生活,支持儿童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这三种关系。

(本文作者系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