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湖湘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其形成过程中,众多区域红色文化因所处地域和历史时期不同,既有共性,也有特色内涵。各地方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探索建设区域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嘱托湖南“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到韶山、岳麓书院调研时强调,要“深刻感悟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湖湘文化”。挖掘湖湘文化育人价值,建设红色文化长效育人机制,既是湖南高校的优势和特长,也是新时代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

    建设湖湘红色文化长效育人机制意义重大

    湖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既具有全国红色文化的共性,也具有湖湘文化特质。“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知行合一的湖湘文化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湖南的具体体现,是湖南人共有的气质和追求。湖南高校应立足资源优势,深度运用湖湘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将其贯穿于学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作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新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够应用于学校思政教育,也为湖湘红色文化的弘扬提供了新场域和新机遇。

    推进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优势明显

    湖湘红色文化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育人价值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还包括丰富的物质资源,如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馆、纪念碑、革命遗址、文物和文献资料、人物故居、英雄事迹、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作为红色热土,湖南拥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其中国家级29处、省级以上158处,居全国各省市前列。2021年发布的“湖湘红色基因文库”丛书,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百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经纬,共编纂100种书目。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是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好的教科书。此外,部分红色教育基地就位于大学校园和大学周边,如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就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就在湖南师范大学附近、肖劲光故居位于长沙大学城附近,这为利用湖湘红色文化开展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建设湖湘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的策略和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应立足所在地实际传承红色基因。湖南高校在建设湖湘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深化理论研究,丰富精神内涵,以科学理论引领长效机制的建设。湖南高校应充分发挥智力资源集聚的突出优势,不断深化对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夯实用湖湘红色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从理论深度悟透湖湘红色文化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纳入顶层设计,以完善制度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政部门要深刻领会湖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提高站位,协同联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多方共同参与的湖湘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工作格局,真正把责任担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善用红色资源,打造平台基地,以优质载体促进长效机制的建设。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湖南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吸引学生赴现场了解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历史,灵活运用3D、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模拟场景、讲述故事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实现从灌输式、说教式教育到体验式、情境式教育的转变。

    四是推进课堂建设,融入教育教学,推动湖湘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把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一批湖湘红色文化“金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育人手段。同时,应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协同作用,开展精品课程和网络示范课程建设,实现湖湘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全覆盖。

    五是丰富校园文化,注重提能增效,以文化创意赋能长效机制的建设。要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美化高校育人环境,实现湖湘红色文化育教风、学风、校风,又有助于提升湖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教化中传承湖湘红色文化。

    六是强化社会实践,增强感性认识,以情境教育加快长效机制的建设。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践行绝不能孤悬于观念之中,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才能体现现实关照性、获得持久生命力。要把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志愿服务、典礼仪式、主题调研、宣传宣讲、学科竞赛和专业实习等各类学生活动中,不断深化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知。

    (作者系湖南省2023年高校思政工作名师工作室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团队成员;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政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农林高校‘红绿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创新研究”[22C10]阶段性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