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每7名创客中至少有1名90后 青年:创业赶上好时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学毕业3年的段昌强如今已是湖州市德清友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创业之路从一笔10万元的创业贷开始。

段昌强是安徽人,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和两个同学从安徽来到湖州德清,在当地承包了129亩土地,打算从事青虾养殖。

“万事俱备,可购买饲料的钱却没有了。”段昌强说,“没有户籍、没有住房,甚至算不上有稳定的单位,找哪儿去贷款?”

“我提供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就在段昌强几乎走投无路时,他听朋友说团德清县委有青年创业项目贷款,于是他敲开了团县委的门。

团德清县委的相关负责人听了段昌强的设想,很快就联系银行,帮他贷到了第一笔10万元的款项。之后,随着市场变化和养殖规模扩大,段昌强又陆续通过团组织在农商行贷款,还得到了团浙江省委“扬帆工程”等青年创业资金的扶持。

为年轻人创业助力,浙江团组织把引领青年创业创新作为服务青年的重要举措,搭建金融平台、发放信贷产品,提供创业导师结对帮扶,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多个方面切实助力青年创业,成为青年创业的有力助推者。

“我提供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团浙江省委书记朱林森表示,只要青年想创业,团组织就当“店小二”提供服务,要让有志创业的青年在农村电商、返乡大学生创业、城市青年创业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

围绕创业孵化、导师帮扶、政策咨询、资本对接、品牌服务、人才培养,近年来,浙江各级团组织积极搭建平台,为青年提供常态化、专业化、扁平化的创业服务,形成有序衔接、逐步递进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链,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组建创业导师团、建立青年创业园(孵化基地)、成立青年协会(联盟)、开办青年创业学院、举办青年创业大赛……一条条举措,点燃了青年创业的梦想。

“万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8090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工程”“农村青年电商2231工程”“新苗人才计划”“青年创业创新扬帆工程”“万名返乡大学生青春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则为青年营造了充满生机的创业生态系统。

“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到这里尝试”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浙江各级团组织累计发放创业补助资金450亿元,开展青年创业各类培训2.5万场,惠及创业青年100余万人。近5年,仅湖州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就有1.3万余笔,团湖州市委还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在全国首推了不规范抵质押物小额贷款担保模式。

在诸暨的U-do创客中心,诸暨青年王叶焕享受到了免费办公区、导师帮扶、中介咨询和资本对接等帮扶政策。除此之外,王叶焕还通过团诸暨市委和U-do创客中心牵线搭桥,顺利拿到了1000万元的A轮融资。短短3年,公司年营业额已突破3000万元,网点遍布全国200余个城市。

团诸暨市委书记张勇介绍,与U-do创客中心类似,团诸暨市委打造的“青”字号众创空间还有科创中心、E谷孵化器等10余家,累计为600多个青创项目提供了政策咨询、技术支持、贷款办理、资本投资等“一站式”服务。

宁波市鄞州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起步于2005年,现在创业园从500平方米扩大到3万平方米,构建起了“创客空间到创业苗圃、创业园区、科技孵化、创业加速器、产业园”的全方位服务生态链,服务创业青年3500多人,孵化企业750多家。

“从‘拎包入驻’到‘孵化出园’,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到这里尝试。”团鄞州区委负责人说,他们要做的就是为创业青年打造精准、完善的服务体系,希望能帮助青年创业者实现从“0”到“1”的飞跃。

杭州市余杭区的海创园在创业创新的热潮下,吸引了2400名海外各类高层次人才(包括110名“千人计划”人才),这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相关人士认为,海创园的“磁场”效应从侧面显示出浙江创业创新的热情。

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浙江省级众创空间已达129家,其中,入选国家级的众创空间80家。浙江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110家,国家级65家。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每7名创客中至少有1名90后。

创业路上唱响青春赞歌

《浙江省青年双创2016年度蓝皮书》显示,浙江86%的大学生对在校创业持积极态度,40%的大学生有创业创新的想法,3%的大学生已经踏上创业路。

调查者认为,浙江省的大学生创业队伍不容小觑。据悉,在浙江大学每年培养的1.2万名毕业生中,创业率超过4%,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浙江省新设小微企业活力指数报告》显示,2014年至 2016年,浙江3年累计新增小微企业66万家,净增59万家;年均新增22万家,年增长率超过20%。其中,2016年一年新增的小微企业数量超过2011年到2013年这3年新增小微企业数量的总和。

这一报告同时显示,浙江新设小微企业主体呈年轻化趋势,其负责人平均年龄36岁。35岁以下负责人的人数,从2014年的9.72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15.19万人,占全部新设小微企业负责人的比例从46.69%提高到60.02%。

这里不仅有“浙商系”“阿里系”等大批企业中层和技术人员另立门户投身创业,更有“海归系”“高校系”等归国青年、技术人员和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创业创新活力的激发,成为浙江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浙江产业转型提供了持续的新动能。2016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5802亿元,同比增长6.0%;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1923.3万人,相当于浙江省就业人口数的51.5%。截至2016年年底,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3111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474家。

作者:董碧水

《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17日第1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这一周     下一篇:促学习非得砸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