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阴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

    新闻回放

    最近一段时间,“脆皮青年”“脆皮大学生”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新标签。有媒体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青年自感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上班族的比例高于在校大学生;91.1%的受访青年支持校园时期系统全面地推进健康教育

    主持人语

    “脆皮大学生”成为网络热词,虽然有些戏谑的意味,却也反映出大学生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身心健康是生活、学业、事业的基础。面对“脆皮”的亚健康状态,年轻人应该积极调整,家庭、学校、社会也应该加强引导。年轻人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坚实的内心,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健康、更加阳光。

    青年说

加强健康教育 引导大学生野蛮体魄

李中颉(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2023级本科生)

    随着“脆皮大学生”话题的流行,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可通过软硬两方面的措施,引导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在软性引导方面,学校需要建立起健康的校园文化。可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系统性的课程和专业性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健康主题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运动会等,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增加日常体育锻炼是健康生活的方式之一。虽然高校间有许多体育竞赛,但这些比赛专业性较强,在带动大学生广泛参与运动方面稍显不足。学校应加强对这些比赛的宣传,打造人人关心体育赛事的校园氛围。这样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提高大学生对赛事的关注度、参与度,进而爱上体育锻炼。

    高校还要通过一些硬性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很多大学里,校园跑成了每一名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在体育课成绩中占据一定比例。然而,代跑业务在大学校园里颇为盛行,有的学生甚至在操场上骑车来完成校园跑的任务。这些都违背了校园跑设立的初衷。

    产生这样问题的背后可能是学校对校园跑设置得不太合理。有的学校为校园跑设置了较高的任务量,需要大学生一周至少跑三到四次,加大了学生跑步的心理负担和被动情绪。还有部分高校为校园跑设置了较高的配速要求。这对一些平时不爱锻炼或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得不寻求一些“场外力量”去完成校园跑,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此,高校不妨放宽对配速的硬性要求,尽量使不同配速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坚持完成校园跑。健康教育入校园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期待更多大学生借此收获健康的体魄,告别“脆皮”。

管理好身体才能赢得精彩未来

霍梦姣(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不少年轻人在身体素质方面已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久坐不动成为常态,“高油高糖”变成日常饮食,“低头族”“夜猫子”成为其生活状态的写照。

    “脆皮大学生”是对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一种调侃与担忧。大学生想要摆脱“脆皮一族”,首先要建立健康生活观。有学者提出,健康生活观依托于一种有价值的人生观,表现为有自我教育能力、有理想、锐意进取,追求快乐幸福、身心健康的生活。《2020年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并不缺乏对健康状态的向往。他们对形成健康生活观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但是面对学业及生活的压力,他们又常常难以将其融入具体行动。

    身体管理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生活观的具体表现。数据显示,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超六成的受访青年感觉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应将身体管理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觉规避、有效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包括均衡饮食、积极锻炼和规律作息。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代谢、免疫和精神状态。只有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才能真正做好身体管理。

    身体的强健不仅关系健康的体魄,更是坚韧意志的基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有效的身体管理,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大学生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

家社协同帮助大学生告别“脆皮”

邹绵晏(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

    “脆皮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和忽视个人身体健康的问题。年轻人体质之忧的背后,实际上是不良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缺失的集中显现,也暴露出家庭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引导不足,社会公共健康教育尚未完善的问题。让大学生告别“脆皮”,需要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引导年轻一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的生活观念。

    “脆皮大学生”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现代生活方式、压力与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是一个人树立健康观念、培养健康习惯的重要场所。家庭健康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年轻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重视自身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育运动。社会主体尤其是公共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推广健康教育的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有更多途径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学会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引导大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度的体育锻炼、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保健能力,拥有阳光心态。

    帮助大学生群体告别“脆皮”,需要发挥家庭与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以家庭健康教育为基础,以社会健康教育为依托。拥有健康的体魄,大学生才能够迸发青春活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