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会资源放大美育育人成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策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系列评论之五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浸润行动》),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工作举措、组织实施四个方面着手,重点强调了工作举措的具体内容,并要求从教学改革、教师素养、活动普及、校园文化、评价机制、乡村美育、智慧教育、社会美育八个方面展开,囊括了学校美育中能够“浸润”到的“全生命链条”。

    学校美育从来不只是学校的事,美育也不仅仅是教育的事。做好学校美育工作,要秉持系统观念,建立校内外资源联动的机制,整合并善用社会资源,提高学校美育育人效果,达成高质量育人目标,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综合性人才。

    推进学校美育工作,需“知不足”而后精准“薄发”。囿于历史沿承、经济基础、行业积累、研究深度等因素,美育事业待开发的“洼地”依然较多。一提到学校美育,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高频关键词大多为美术课、音乐课等,窄化了美育的功能与作用。曾几何时,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对美育认知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美育是奢侈品,不是普通人能经常享有的。《浸润行动》以“行动”作为关键词,直面问题,为解决问题提出具体路径,明确了学校美育浸润要围绕改革深化、素养提升、活动普及、文化营造、机制优化、提质发展、教育赋能、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畅想未来,在学校里接受过“全生命链条”美育浸润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具有较高的视觉智商,必然成为创造新物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落实学校美育工作,需要以系统思维,打破学科壁垒,跨界整合资源。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人类的日常行为发生改变,通过互联网看视频、使用手机拍照记录生活等以视觉文化为特色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常态,变成日常的生活方式,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力前所未有。近些年,大中小学、美术场馆、科研机构、企业等多主体跨界合作,采用了大量前沿的科技手段,融汇美术、音乐、数字媒体、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于作品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议题,以孩子的力量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美育浸润不能缺少对乡村的关注,乡村美育提质也有可借鉴的案例。以“蒲公英行动”为例,该项目聚焦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乡村儿童民间美术教育。其以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美术课程,旨在打造当地文化地标,培养种子教师,帮助当地儿童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为我们开启乡村美育内涵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学校美育应善用社会资源,借助国家大力提倡“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转型契机,链接多元的社会资源、转化产学研成果、可视化教学成果成为文化地标,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特色助推器。让孩子们在美的浸润中幸福地长大,让社会在美的滋养中活力四射,让世界能够共享中国学校美育发展的先进成果。(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