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如何常新 实践如何创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程与教学论》
吴刚平 郭文娟 李凯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随着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走向纵深,课程与教学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关键挑战。其一,我们关于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进展,如何同中国大地上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反映并建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追求和理想样态?其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迎接课程与教学领域日益复杂且多样的变革挑战与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其三,要持续地推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理论常新和实践创生,我们如何联合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政策/管理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通过构建强有力的课程与教学建设的专业共同体,共同驱动课程与教学范畴的科学、有效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以此激发我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生命活力与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些对于新时期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常新都至关重要。吴刚平、郭文娟、李凯主编的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课程与教学论》正是在我国课程改革纵深化发展的当下,结合新时代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业发展和系统建构的理路进行的系统而明确的思考。

    综观这本教材的话语体系及其内容实体,既为我们描绘了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整体图谱,又同时聚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关键议题,回应热点与难点问题,将一般原理的讨论和实践特例的分析紧密结合,凸显了时代背景下素养面向的课程与教学的关键取向和价值路径,是一本既能够帮助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和学习者锤炼专业逻辑,又能够帮助我们厘清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关键方向和实践方略的著述。接下来,让我们遵循《课程与教学论》所显现的成书逻辑与特点,来解析其在建构课程与教学的专业讨论时所遵循的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行动趋向,以此来启发或反省我们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已经或将要开展的诸多探索。

    理论与实践:认识逻辑与行动逻辑的统一。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概念系统、理论框架和专业研究固然是建构学科和发展理论思考的重要基础,但指向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解决与优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直是我国课程与教学领域强有力的实践传统与行动取向。《课程与教学论》一书明确地将认知逻辑与行动逻辑统一起来,既强调对于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结构性认知和科学基础,也时刻在理论的思想地图的描绘过程中,嵌入教育实践的思考、案例与可行方案。一方面,全书在各个模块与章节都提供了用以加强整体认识和深度关联的认知地图,作为导引课程与教学导论、规划、实施、评价、治理与展望六大模块关键认知范畴的思维图谱和心智模型,帮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课程与教学领域关键范畴与核心议题的内部网络,发展整体意识与全局观念。另一方面,无论是书中对当代课程与教学议题的选择、案例导引、前沿热点的关注,还是分布在不同章节中的专题内容,《课程与教学论》集合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实践——尤其是核心素养驱动下课程与教学实践所会涉及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治理的关键问题,比如,素养目标的设计及其具体化、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结构改革、大单元教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开展、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模式变革的主要趋势、课程与教学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设计原则和实践样态、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与管理、素养时代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等,贯穿课程教学运作过程始终,对于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共生性思考。

    历史与前景:一般原理与领域前沿的整合。一般而言,要探究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往往有两种关键渠道,一是通过历史和经典的视角窥探领域的知识大成,二是跟随时代的共响追踪领域的前沿进展。《课程与教学论》一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兼顾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历史与前景,既关注领域长期以来积累并发展起来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基础,深描课程与教学领域历史演进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发现和认识积累,又将一种紧迫的时代感融入书中,用前沿热点的议题和现实案例来促成对于领域一般知识与原理的具象化应用,促成了从抽象原理的认识到具化案例的应用再到更进一步的深度理解的转化。无论是“课程与教学研究话语”中“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前沿热点,还是“课程与教学结构设计”中“核心素养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升级与突破”的专题讨论,抑或是“课程与教学方案研制”中的“优化学校课程建设的专业规范”等话题解析,既帮助我们将课程与教学领域中抽象的学科原理和基础知识实现了具象化的解读,也为我们勾勒了领域中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层面课程与教学实践转化的路径和前沿应用,极大地促成了抽象的理论认识与具象的问题解决的内在关联,深化了我们对于领域的历史与前景的综合理解,为探索课程与教学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既关乎历史也直面当下的重要思维方式。

    问题与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常变常新。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是连续性与开创性的整合。一方面,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不断适应时代的呼唤和教育系统自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关键痛点、难点和堵点“又频频和历史的传统相遇”,碰撞出新的生机与可能。贯穿《课程与教学论》全书,一直隐含着持续发展问题意识、深耕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内在关怀,对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常变常新有一种执着的坚持。不仅专门在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特别强化了研究作为推动领域建构和实践创生的内在生命线,更是系统地对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当代范式、研究主体、研究路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与手段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阐述,鼓励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研究者共同构建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专业共同体,投身于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多元和规范的研究探索。尤其在第十五章“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进展”中,在梳理当代中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热门议题,如核心素养、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学习与课程教学新形态、教师作为研究者与学习者、教材研究,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未来所要化解的“理论与实践”“国际与本土”“思辨与实证”“科学与诗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负责任的期许与展望。这些讨论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如何从真问题出发、从与时代共鸣的立场出发、从建构更适合当代学习者的课程与教学生态的现实需求出发,持续地开展确实有效和科学规范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让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回归育人的本质追求。这既是真正建构并发出中国的课程与教学话语和声音的现实基础,也是脚踏实地落实聚焦核心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的具体机制。

    作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学习者和工作者而言,《课程与教学论》既可以当作一本教材来读,帮助我们梳理并获得领域发展的理论与问题的全貌,也为具体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和策略的建议;更需要透过教材的体系框架和章节系统,作为帮助我们提升教育性思考、发展课程与教学专业意识的学习载体,深挖《课程与教学论》极力促成学科思维与实践思维整合的关键逻辑,将嵌入书中的全局思维与系统思考、纵向贯通与横向关联、问题意识与实践关怀、历史思维与情境化聚焦、自我建构与持续创造等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式,运用到课程与教学工作的行动理路之中,那么无论是领域的发展、实践的进展还是专业人员的成长,都将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