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3年,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共有全国580多所院校的4万多名师生参赛,共计提交4000余份作品。学校“BIM英才班”参加了8个赛项比赛,投递的14份作品全部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别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优秀奖2项。

    为了保障比赛取得好成绩,教师和学生提前半年以上放弃节假日全心投入,持续高强度备赛,展现了敬业奉献的职业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参赛项目图纸的初选到确定、参赛小组的人员组建到工作分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培训时间及培训任务安排、教学资源分配布置、对每个参赛作品制作过程进行研讨修正,再到反复推敲演示汇报PPT等各个环节,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最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参赛学生在决赛时以优异的成绩在5600余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

    “这份殊荣是我们团队不懈努力汇聚智慧的劳动成果,是专注于训练的结晶,更是我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由衷感谢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特等奖获奖学生代表吴艳秋说。

    “本次大赛从2022年11月15日报名至2023年5月19日提交作品,历时6个多月,学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常是挑灯夜战,提交的14份作品全部获奖,是学生专业能力和学校正确决策的展示,更是劳动精神牵引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验证。学生从认识劳动、尊重劳动到创造劳动的品格养成,是练就扎实技术技能的前提,让我看到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希望。”指导教师刘鹏说。

    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学校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积极实践,此次在国家级别专业赛事上获得荣誉的历史性突破是学校BIM技术教学实力的展现,更是以劳动教育引领BIM专业教学发展的正确性彰显。

    试行“BIM英才班”培养计划。经过缜密的产业分析,看到BIM技术作为当下建筑行业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其应用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和意义。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劳动教育与实践训练的结合,整合资源,实行小班建制、校企共建岗位工作场景,实施模块化教学,强化实践操作训练,以企业验收标准考核学习成效。

    通过深入挖掘BIM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在装饰设计方面的巨大潜力,全程应用BIM工具,以企业标准管理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劳动与职业教育的高效协作和无缝衔接。

    劳动是创造一切美好的源泉,劳动才能收获正当时。教学过程做到课程有劳动,训练在工坊,企标练真功,做到确保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练习输出的都是企业级可交付的优秀作品,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成功创造美好,才是培养劳动者的骄傲。

    劳动点亮梦想 汗水闪耀光芒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奖人选名单,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毕业生杨光珍上榜,成为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人物。该奖项旨在奖励近10年全国高校赴基层就业并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毕业生和指导服务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教师,首次评选出398名基层学生就业卓越奖。

    杨光珍来自贵州省麻江县,2018年毕业于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大健康学院临床护理系。然而,她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成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而是毅然回到家乡,投身于创业扶贫的伟大事业。

    杨光珍和其他8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创办了贵州三珍牧业有限公司和贵州三珍有机农场。作为董事长,杨光珍以很大的毅力和热情投入到公司的运营中。她深入养殖一线,与员工们共同面对创业路上的种种困难。在她的带领下,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年产值逐年攀升。

    然而,创业扶贫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公司面临着资金紧张、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等诸多问题。可杨光珍坚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作出贡献。在她的带领与坚持下,公司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如今,贵州三珍牧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影响力较大的企业。成品猪出栏头数从最初的100头发展到1000头,年产值达到200万元。更重要的是,公司为当地创造了2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40余名农户参与牧草收割、生猪宰杀、包装转运等生产活动。这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帮助许多经济困难家庭走出了困境。

    在杨光珍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荣获多项殊荣,被授予麻江县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阳光助残转股分红示范点、黔东南州乡村振兴巾帼基地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杨光珍和团队成员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作为一名“90后”的大学生女猪倌,杨光珍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扶贫事业。她的事迹感染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使他们积极投身扶贫工作。杨光珍表示:“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帮助家乡更多的人摆脱贫困。”杨光珍的就业创业事迹入选了2022年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

    10年来,学校以培养时代劳动者为己任,坚持立足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化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将劳动创造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手段,以创新创业的高阶目标作为劳动追求,一体化设计、整体性推进,确保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要求。

    “提供三个服务”,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取得成效。一是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提供1700平方米专门的场地和设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二是提供课程和专业指导。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创业专家授课、组织校级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实践和创新。三是提供扶持和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和困难,包括创业资金支持、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等,通过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来推进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劳动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孵化出一批如杨光珍般具有担当精神和创业热情的毕业生和无数成功创业典型案例,如:吴浩创业“迪速帮”外卖项目,为400多名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王磊创立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吸纳30多名毕业生就业,每年提供100余个真实岗位反哺母校联合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高校人才培养大有可为,乡村振兴需要新时代劳动者肩负起重任。劳动是扎根沃土向上生长的动力,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以劳动素养塑造拉动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鼓励青年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年力量,用汗水点亮梦想,闪耀青春的光芒。

    (赵红 伍少萍 韦昆 潘毅 尹艺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