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融合 四位一体 “八共”协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8年以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针对湖北省知识产权产业链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握知识产权人才需求从“政府管理类”向“社会职业化”转型、从“法治化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型、从“专业单一型”向“复合应用型”转型的趋势,立足法治化、突出国际化、强调科技化,突破传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对知识产权“亲产业”人才培养开展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新路径、新体系。

    主要做法

    (1)创新理念,确立了面向知识产权产业链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理念。根据知识产权功能的转变,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学科为基础,以职业适应为目标,通过工法融合、四位一体、“八共”协作,培养法律与技术相融的“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工法融合,即工程学科与知识产权学科融合,是知识结构要求;四位一体,即政校、校校、校企、校内四种资源共建共享;“八共”协作,即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大纲、共担课堂教学、共导学生课设、共带实习实训、共育师资队伍、共建基地平台、共评培养质量,是实现方式;“亲产业”即定位在应用、定性在产业、定向在地方、定点在实践,是目标定位。

    (2)创新方案,构建了知识复合的人才培养“三四五”新方案。依托学校工程人才培养优势,从知识复合、能力适应、素质提升三方面构建知识产权“亲产业”人才“三四五”培养方案,即:“衔接工程学科知识、强化法学模块知识、筑牢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构建“三元复合”理论课程知识体系;通过“实验教学模块化、实践教学案例化、行业训练多元化、实践创新项目化”,建立“四化一体”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五维融合人才培养方式,将“培养主体融合、学科专业融合、课程类型融合、教学过程融合、学习方式融合”嵌入整个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

    (3)创新模式,建立了政校、校校、校企、校内“四位一体”的资源汇聚新模式。通过政校协同,获得教科研资源和平台;通过校校协同,增强师资队伍能力;通过校企协同,为学生岗位实操提供练武之地;通过校内协同,提升学生法律与技术等学科融合、知识集成的复合能力。“四位一体”资源汇聚新模式实现了学校与政府部门、行业及企业平台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为共同服务和培养“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4)创新机制,打造了多元联动、深度参与的“八共”协作实施推进新机制。以“八共”为抓手,实现产业链、平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融合,推进了学校专业、企业实业、学生就业、行业创业“四业”对接,提高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有效度、社会适应度和目标达成度。

    (5)创新方法,形成了多元互动、以生为本的“讲、练、展、评”教学新方法。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演练—岗位实践”全学程四个环节,以精讲多练为基础,以成果展评促提升,变革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既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被动“灌输式”教学模式,又改变了“一纸试卷定成绩”的单一学业考核模式。

    解决的问题

    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复合。创新传统知识产权专业单纯文科法务化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缺乏工科基础,不能理解创新活动的专业内涵,无法适应现代科技企业专利创造、保护、管理及运用等需要的难题。

    (2)融合。探索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并将“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嵌入整个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知识产权工程能力、专业能力、应用能力,解决了传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性单一、特色化不明、复合型不足、实践性不够等问题。

    (3)协同。以提升学生能力和岗位适应为靶向,以教科研资源汇聚为依托,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解决了学校资源不够、学科融合不强、协同机制不畅的问题。

    应用效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改革的理念先进、实践性强、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探索出了一条与知识产权法务人才“错峰”培养的新路。学校先后8次应邀在全国全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术会议上作交流发言;长江大学、江汉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广东韶关学院等9所高校到校交流学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毕业生知识产权执业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思路新、视野宽、能力强、上手快”,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6年来累计到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达到近70家,提供知识产权岗位近320个,供需比平均达到1∶3。

    (范萌 董文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