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为介,助力西部高校质量提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计量大学与新疆大学“电磁学”同步课堂。资料图片 青海大学“电路原理”课堂上,师生正围绕清华大学慕课资源进行小组讨论。资料图片

    “慕课西部行计划” 实施10年成绩单

    19万门

    10年来,东部地区高校累计面向中西部高校提供了19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 

    5.3亿人次

    帮助中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506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达5.3亿人次

    3488门

    截至2023年6月,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汇集了3488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覆盖682所中西部高校

    1022万元

    通过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累计为西部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约1022万元资源建设经费    

    ■在以教育数字化支撑教育现代化的深刻探索中,有个特别的计划——“慕课西部行计划”。作为以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大规模共享共建为初心的国家行动,自2013年实施以来,教育部以“慕课西部行计划”为抓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之路

    ■“慕课西部行计划”的目标不只是送课送资源,更是要用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全要素进行全流程再造,提升中西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十年来,“慕课西部行计划”不仅将东部高校的大批名师名课输送至新疆、西藏、青海、宁夏、贵州等地区,有效拓展了优质资源覆盖面,更以慕课为切入点,推动西部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掀起了一场“课堂革命”,推动西部高校教育教学变革,被称为解决高等教育公平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探索

    

    讲台上没老师,“身边”的同学远隔千里……3月1日,喀什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2023级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专业课,借助智慧教育屏幕,他们与中山大学、桂林医学院的学生同上了一节由国家教学名师方积乾教授带来的“医学统计学”绪论。

    “这对我们是一件新鲜事,整个学期我们都将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同上一门课,我们很期待。”喀什大学医学院2023级学生艾孜孜木说。

    这堂让艾孜孜木觉得特别的课堂,其实并不“新”。早在2018年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展“无机化学”课程以来,喀什大学——这座处于中国最西陲的高校,已经通过“慕课西部行计划”与疆外48所高校建立起了“同步课堂”合作,开展了500余节同步课堂教学,参与学生超过1万人次。

    喀什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斌表示,经过对比,参与同步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表现,都要显著高于其他班级。“参与‘慕课西部行计划’几年来,我们以试点课程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如今,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校的治理都发生了显著改变。”

    这不是孤例。自2013年正式推行以来,十年来,“慕课西部行计划”不仅将东部高校的大批名师名课输送至新疆、西藏、青海、宁夏、贵州等地区,有效拓展了优质资源覆盖面,更以慕课为切入点,推动西部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掀起了一场“课堂革命”,推动西部高校教育教学变革,被称为解决高等教育公平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探索。

    “慕课西部行计划”缘何发起?这十年是如何走过的?它又是如何通过“小课堂”解决“大问题”的?

    资源强校——

    推进大规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近年来,地处南疆的喀什大学发展迅速,并且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实现新增学生规模1万人、新增专业30个的目标。在这幅蓬勃的发展蓝图下,学校师资不足、年轻教师占比大等问题日益突出。

    借助慕课资源补充师资不足,保障课程开足开好,是喀什大学对“慕课西部行计划”的强烈需求。

    从调研来看,这种需求在西部高校很普遍。教育部组织专家组通过走访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多所高校发现,无论是从线上课程还是线下课程资源来看,东西部高校间都存在明显差距,西部高校普遍存在“开课难、开好课难”的困难。

    以线上课程资源为例,截至2023年6月,全国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数量为2968门,东部与西部课程数量分别为1952门和482门,比例约为4∶1。而从线下课程资源来看,受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师资结构等问题影响,西部高校存在高质量通识教育课程普遍缺乏、核心专业课程部分不足、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2013年,直面西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慕课西部行计划”聚焦课程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以学分互认的方式向西部高校大规模输入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实施10年来,东部地区高校累计面向中西部高校提供了19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帮助中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506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达5.3亿人次。

    “过去十年,‘慕课西部行计划’以慕课为抓手,重点解决了西部高校普遍缺乏通识课的‘燃眉之急’,精准对接西部高校缺少部分专业课的‘当务之需’。”“慕课西部行计划”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说。

    以新疆大学为例,2023年,该校遴选了510门高质量的优秀慕课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面向学生开设,“很好地缓解了学校在美育、劳育、‘四史’、创新创业等领域优秀课程不足的问题,丰富了我们的课程类型。”新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朱元介绍,借助慕课资源,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美育课程达到了118门,“如果只依靠本校教师力量,这个数字是不可想象的。”

    立足西部高校需求,过去十年间,东西各校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慕课资源的创新应用,推动了优秀资源的大规模共建共享:

    2019年,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研发原创技术“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模式),利用数字孪生理念,在数字虚拟空间中完成对原始课堂的复制和映射。自2020年开始,清华大学通过雨课堂克隆班,将校内200余门课程实时开放共享给万余名西部高校的学生学习。

    在华南理工大学与贵州民族大学开展的“慕课西部行计划”中,关注到后者对优质专业课程成体系的需求,华南理工大学从一门课的试点逐渐扩大到专业课程群,陆续实现了“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化工设计”“过程设备设计”等一流课程的线上资源建设与共享,从点到面,系统性地帮助西部高校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提出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以此为标志,“慕课西部行计划”正式从1.0升级到2.0阶段。

    “扩围、深化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表示,在新阶段,除了好课外,“慕课西部行计划”还要将图书文献资料、虚拟仿真资源、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等引入到西部高校,让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这个学期,点击进入东南大学国家虚拟仿真项目“国际工程风险智能预警与应对虚拟仿真实验”,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在线上就能完成工程实时混合模拟实验、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工程采购模拟、综合性专业设计等实验教学任务。

    “土木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然而土木类实验课程部分专业实验成本高、周期长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西部高校在开展中具有实际困难。”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熊宏齐说。

    如今,在兰州理工大学,“国际工程风险智能预警与应对虚拟仿真实验”已为学生开授实践课程达25万学时,参与学生约1500人。

    更大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正在成为现实:截至2023年6月,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实验空间”)汇集了3488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覆盖682所中西部高校,师生共完成180多万人次实验,平均实验时长44分钟;通过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累计为西部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约1022万元资源建设经费,购买了10多万册电子图书、2万多册外文图书、2108集学术视频资源,自建了9个特色文献资源库。

    改革强教——

    以“慕课”撬动课堂“大”改革

    在青海大学,学生差异程度大是各专业教师面临的最大学情。青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周印利介绍,以2023年为例,青海大学高考招生中学生成绩最高的为630分、最低的则为360分,同一堂专业课上,学生“吃不饱、吃不下”的问题同时存在。

    怎么办?

    优质慕课资源成了青海大学实行分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好帮手”。

    如今,在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电路原理”课堂上,该院教授张强和团队,通过对来自清华大学的优质慕课资源进行重组、补充和定制,重新打造了适宜本校学生学情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校本SPOC课程资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