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段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创建于1996年,是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也是宁波市首批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学校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对自身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校际竞争和打破时空壁垒的应对策略,助推县域内初中段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课程改革,建设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双减”的本质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对学生来说,在学习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育;对学校而言,在课程改革和课后服务中,必须建设好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时度和效度。在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不断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与实施艺术馆美术课程,开设“创玩陈之佛艺术馆”课程,打造4个模块、16个主题资源库,系统编写了教材与学习手册,通过场景式、体验式、寻访式、跨学科等项目化方式,扎实做好课后服务,让“双减”落地有声。

    注重多元发展,深化课后服务课程建设

    多元发展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体现。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集思广益,多措并举。首先,从课后服务课程的师资着手,通过多元化师资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学校挖掘本校教师潜能,鼓励现有教师利用自身特长开发开设课后服务课程,通过共享其他初中段学校的优质师资,为学生提供兴趣特长类课后服务。同时,学校加大与高中段学校的联系,引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的特色师资和职业高中的职业技能类师资,为课后服务助力。此外,作为慈溪市的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学校积极与地方相关单位联系,运用“互联网+”等线上数字技术,通过引进课程来丰富对学生的文化浸润,让学生的特长在学校充分展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字赋能教育,提升课后服务效率

    数字赋能可以统筹共建,减少教师的事务性、重复性工作,助力学生学习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因地制宜,通过数字赋能推进课程服务工作。比如,利用“灯塔”应用平台的丰富功能,让学生通过APP在线选课并通过应用进行点名。教师通过教师端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端实时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情况。通过在课程中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助力课后服务,并尝试通过数据手段赋能,学校让管理者拥有了一个“数字大脑”,进行科学决策与高效工作。

    构建校际良性竞争机制,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随着各初中段学校的优质发展,校际竞争水平不断提升,为了实现县域、市域初中段学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积极构建新的竞争机制,勇于担当责任,树立形象,努力营造新的校际竞争格局。首先,提升自我软硬实力,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际竞争环境;其次,坚持优质均衡发展策略,通过现有“城乡教育共同体”打造“校际共享发展共同体”,推动校际良性竞争的构建,共创初中段学校教育的县域优质均衡。

    对初中学校而言,在优质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立场,把握自身优势,同时,要根据校际竞争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优化措施。多年来,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不断探索实践,以良性校际竞争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认同感,获得其他学校的高度认可。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书记、校长 杨骏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