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版年画的人文价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泰山神虎(清代) 选自《年画传奇》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不仅由于它题材广博,手法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他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若论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巨型的财富。

    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祈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盛世”,使得这五彩缤纷的风习普及九州广大的乡野。就其本质而言,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

    在农耕时代,戏曲艺术的魅力不小于今天的电影电视,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出多不胜数,各地的戏曲年画所表现的又多是自己的地方戏,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此外究竟还有多少小说与传说被搬到木版年画上?单说《白蛇传》和《天仙配》,就被各个产地、各个时期以各种形式——单幅、多幅、成套的条屏以及连环画一遍又一遍地描绘过。

    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质,记录下大量的珍贵的人文信息,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是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俄罗斯圣彼得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杨柳青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表达着农民对人的不同性格的一种宽容的心态,由此让我们了解到民众对人际之间和谐美好的企望。还有一幅《猪羊一刀菜》,描绘屠夫宰杀一头大猪后,小猪崽们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去告状。玉皇大帝劝告小猪崽们要宽心,因为“猪羊活在世上,只是供给人们的‘一刀菜’罢了”。农民正是用这种诙谐的方式来化解掉世间的弱肉强食带来的不平。这诙谐是不是也含着一种嘲讽与无奈?如此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何止这两幅,它们大量地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布在田野里。

    数百年的木版年画的历史究竟创造了多少画面,无人能做出回答。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世纪年画走上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更别提各种人为的损坏与销毁。但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这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农耕时代中国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木版年画的人文价值可以说,既是深不见底,又是浩无涯际。

    (作者系著名作家、画家、文化遗产保护者。本文节选自冯骥才为《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撰写的总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