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仪式如何更好激活学生精气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治理微变革

    编者按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升旗仪式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创新、精心策划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其发挥更多教育功能、强化教育效果?本刊特编发一组稿件,供校长们参考。

——反思——

升旗仪式要贴近学生

柯中明

    20年前,一次升旗仪式结束后,有个学生问我:“校长,刚才国歌中‘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我们的敌人是谁?敌人在哪里?”另外一个学生则说:“升旗仪式都是老师在上面讲,我们要毕恭毕敬地站一个小时,很难熬!”学生的疑惑让我深深感受到:升国旗,唱国歌,这是仪式,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为此,我一直在探索升旗仪式的内容、形式和主题思想的设计与实施。

    语言上要通俗易懂,让学生听得明。这学期开学升旗仪式,我对学生讲到“龙”。如何让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龙的形象与内涵?我用讲故事的语气说:“龙的头像骆驼,长着鹿的角、兔子的眼睛、狮子的鼻子、牛的耳朵,身子像蛇一样灵动,上面布满了闪闪发光的鱼鳞,它还有老虎脚掌和雄鹰的爪子,十分威武!”通过这样的话语,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在学生眼前升腾而起。如果用宋人罗愿的原话对学生讲:“王符曰世俗常画马首蛇身以龙,实则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学生肯定蒙圈。因此,升旗仪式上的语言,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不讲空话、套话、大话,更不能故弄玄虚。

    形式上要活泼互动,让学生听得欢。升旗仪式最忌呆板,最忌校长或教师一言堂。久而久之,学生除了厌倦,便是抵触。笔者在“与其听六年、不如秀一次”的德育创新当中,让学生成为升旗仪式的主角:国旗下讲话是他们,升旗手、护旗手是他们,活动策划和主题确定也是他们,教师和我只负责把方向。升旗过程中,穿插学生的表演、展示等活动。学生由“观众”变成“主角”,升旗台就成为了师生、生生乃至学生与父母互动交流的舞台。学校统一安排进程,确保全校2000多个学生在小学6年期间,最少担任一次升旗仪式的一个角色、完成一次任务。因为有了亲身参与,就能留下恒久的体验。

    思想上要润物无声,让学生听得进。升旗仪式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大舞台。深刻的道理和思想、真挚的情感,要如春风潜入夜一样深入学生心中。

    回到今年新学期举行的那场升旗仪式,今年是龙年,为了让小学生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我根据罗愿的“九似”之说对学生说:“我们要像龙一样,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从9个方面来提升自己:一颗爱国心、一副好身体、一张好笑脸、一双亮眼睛、一手好书法、一群好朋友、一堆课外书、一项乐活动、一个大问号。”用学生听得进的“九个一”来概括,学生就容易感受、理解。这样的过程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次好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而言是一次教育,也是一次享受。它如同一颗种子根植在学生心中,升起的是爱国、好学、勤勉、创新的花朵与果实。

    (作者系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校长)

——建言——

强化设计让升旗仪式入脑入心

吕丽

    升旗仪式是每个人学校生活中的难忘回忆。升旗仪式对于小学阶段有着特殊意义,它涵盖了7岁到12岁的教育历程,让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产生浸润式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设计角度来说,好的升旗仪式要把握好四个统一。

    标准与形式的统一。凡事均有衡量的标准,更有呈现的形式。升旗仪式有标准的流程,体现的是庄重神圣的教育氛围。这些标准不能随意更改,比如升国旗时的站姿、少先队员的敬礼、唱国歌时的投入等。在升旗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固定+”的做法,比如国旗下讲话的人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代表;在讲话基础上可以搭配适当的朗诵、合唱、舞蹈、鼓号等,让现场氛围更为深入受众的内心。升旗仪式的标准追求的是一种氛围感,升旗仪式的形式追求的是同频共振的现场感,双方统一,才是实现升旗仪式入脑入心的根本点。

    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这里的传统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指的是新时代发展的各个辉煌瞬间。升旗仪式的内容选择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紧跟时代步伐,比如,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都体现出对国家的热爱。传承传统与紧跟时代统一,才是实现升旗仪式入脑入心的结合点。

    情感与规则的统一。仪式感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渗透。规则是仪式感中令人肃然的前因,唯有经历“必须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过程,才能感受到情感与规则统一后带来的内心感受。比如,举目注视时的心潮澎湃、高唱国歌时的慷慨深情、聆听讲话时的感同身受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多少说教都无法比拟的。升旗仪式中的情感教育是无言无声的,追求的是一种浸润感,规则的制定体现的是现实中人与环境的良好匹配,追求的是一种立体感。两方面统一,才是实现升旗仪式入脑入心的着力点。

    视角与理解力的统一。设计升旗仪式的视角多种多样,理解力则是视角的深层概念,既体现承办者对升旗主题的理解、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想,又体现出对学生内心的影响程度。设计者要从多方视角入手进行设计,比如站在节点视角、站在儿童视角、站在传承视角、站在对比视角、站在激励视角……不同的视角设计出的仪式形式千差万别,其效果也大不相同。同一场升旗仪式,有的让人感动不已,有的让人充满激情,有的点燃理想,有的明晰方向,视角的代入,实现理解力的不同进阶,唯有前后深入统一,才是实现升旗仪式入脑入心的关键点。

    总之,升旗仪式作为学校最常见、最重要的仪式教育,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设计的角度多思量多实践,才能让升旗仪式更有意义,更能激活学生的精气神。

    (作者系东北师大附中实验小学副校长)

激发学生参与升旗仪式内驱力

李敬东

    升旗仪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育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抓手。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升旗仪式的内驱力,改变升旗仪式形式化倾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只有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深度体验,才能使升旗仪式不再是程序化的公事,从而被赋予了更多教育内涵。

    首先,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动力。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升旗仪式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总结者,赋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如实行一周一班负责制,每个班轮流设计升旗仪式的具体内容和流程,集思广益,让班内更多学生深度参与,鼓励学生担任升旗手、护旗手、国旗下演讲人、主持人、活动摄影、新闻编辑等角色,以集体朗诵、宣誓、合唱等方式,带动班级学生沉浸式参与体验,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活动体验热情。

    其次,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沉浸式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如通过互动问答、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升旗仪式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引导学生在升旗仪式中穿插校史讲解、传统文化展示等内容,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体验中增强情感认同,感受学校魅力,凝聚爱国主义情感

    最后,建立反馈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参与升旗仪式的持久动力。每次升旗仪式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及时落实育人成果。同时设计升旗仪式课程评价量表,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如设立“升旗仪式优秀表现奖”“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分子”等奖项,表彰在升旗仪式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不仅能激励获奖学生继续努力,还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经验——

用课程化思路组织升旗仪式

周鹊虹

    升旗仪式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活动,是开展爱国教育、国旗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开展日常德育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的育人效能?10余年来,重庆一中以课程化的建设思路进行了升旗仪式的系列探索,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学校整体育人的重要手段,发挥了很好的育人效能。

    将国旗班转变为特色学习小组。国旗班是升旗仪式的执行者,是一项庄重严肃而光荣的任务。学校成立国旗班,对国旗班的学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从选拔、指导、培训、训练形成了系列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国旗班学生的综合素养。

    国旗班的选拔不仅要求身体素质,还要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现实表现,确保国旗班的学生品学兼优。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既有国旗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教学,还组织学生与重庆市国旗护卫队进行研学和交流,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与国旗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并以军人的要求严格日常训练和管理。我们还建立了对国旗班学生专门的考察和评价系统,全面考核学生在国旗班的完整表现,凸显出这一段经历对他们终身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