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视窗探索建立区域学科教研范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面临教育发展的转型与变革,如何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创生适切的教研范式,使一线教师在准确理解学科价值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中。这是区域教研在承载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等基本职能的前提下,亟待解决的难题。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通过聚焦教研价值、丰富教研内容、优化教研方式和创新教研机制,不断探索基于学科课程建设、保障课程有效转化的教研机制,逐步建构具有区域特质的教研范式。

    长程设计,架构教研范式。临淄区教研范式是在遵循学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以课程内容实施为载体,以教学研讨活动为手段,以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常态化运作模式。该范式旨在通过文本研磨、现场实践和反思重建等过程,发挥连通、辐射和提升作用,支持区域课程的实施与改革,充分服务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

    系统建构区域教研文化价值。结合全区各学校学科课程建设不均衡及教师团队发展现状,提出“主动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以“聚焦课程,结构开放,动力内化,价值提升”的学科文化,通过举办专题培训、校际交流、主题研讨、教学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对学科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提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意识与本领。

    拓宽学科课程育人范畴。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磨,构建强化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相互关联的教研内容,在注重文本现有知识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打通单元、年级直至学段之间的界限,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结构体系,引导教师将文本、学生、生活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课程体验与感悟中获得学科知识,形成学科能力。

    创新“跨界联动”运行机制。建立教育局、教研室、学校多部门联合运行、结构多样的共同体,在规范学科教研管理与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创新项目运作方式、完善质量发展评估制度,建立学科专家、核心组成员、教研组长及青年教师发展团队,让教师在激励与鞭策中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贴地应用,提升教研专业价值。多年来,临淄区坚持“问题引领,研究跟进,实践反思,重建提升”的教研思路,持续优化完善教研活动,形成课程教学视导调研、课例研究、菜单式培训与主题教研等多种教研模式,实现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教研范式的贴地应用。

    构建课程教学视导调研模式,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利用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的机会,通过对教学现场信息化技术使用、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教学设计进行系列调研、数据处理、结果诊断,放大课程调研、课例研究及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价值,建立“前移研究、现场观察、点评反馈、反思重建”的流程,促进基于数据的教学反馈与反思改进,提升教研品质,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构建课例研修模式,提升教研实效。教研员带领学科专家、核心成员做好日常教研活动的顶层设计,明确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以课例研修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增进教师深度思考,增强教师互助合作。

    构建主题教研活动模式,提升教研品质。科学确立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和实施环节,对每一个环节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阐释,体现主题的明确性和针对性,彰显活动的持续性和整体性,突出参与的深入性和全程性,促进教师和教研员对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的共同遵循。

    推陈出新,推动教研“破土”发展。临淄区学科教研在发展的历程中,坚持“立足本土,面向未来,面向全区师生”的价值目标和行动愿景,在区域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承载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

    发挥教研范式的引领作用,为区域教育发展增添新动能。临淄区教研范式在省、市学科教育领域有独特价值,但面对区域学科教育现状,仍需要不断优化,力争通过教研范式的推广与提升,为区域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发展教研范式的文化内涵,实现区域教研范式新发展。如何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让“主动健康发展”的文化内涵成为区域教研的终极追求,实现“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推动教研品质提升”的目标,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学研究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