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腾飞的航空航天产业培养“尖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婷

  走进今年新开设赛项——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技能表演赛项现场,每一位到场者都被震撼了。在一个足有半个足球场大的房间里,停放着11枚长度3米、直径近1米的巨型“炮弹”,这个大家伙就是被人称为“中国心”的国产涡喷—6飞机发动机。

  众所周知,飞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王冠上的明珠。“这次比赛中使用的是产量最大的国产航空涡喷—6系列发动机,主要用于歼—6系列和强—5系列国产战机。这样大投入、高科技含量的赛项在技能大赛中并不多见。”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天与汽车学院院长、国家级课程建设专家李文教授介绍道。

  谈到国产发动机的质量,李文不免有些遗憾:“飞机发动机以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负荷为技术难点,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材料工业和制造工艺最尖端的加工能力。可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上,我们似乎总是摆脱不了‘外援’。但让航空人兴奋的是,近几年中国航空工业正在高速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

  赛场上,李文看着5号选手连连点头。“这个选手的动作很规范,拿钳子的力度刚刚好,螺丝也拧得到位。作为航空工业的技术人员,要把质量、安全意识摆在第一位,技术要100%过关。很多空难就是因为一个螺丝没拧好导致的。”

  如果按照李文的评判标准,赛场上一些选手的表现是不合格的。李文解释说,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发展十分“烧钱”,对师资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一些职业院校对此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据李文介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了原空客公司的培训经理鲁道夫·亚尼为特聘教授,帮助学院解决航空航天技能人才培养规范、强化国际化标准等问题,还派出大批教师赴德国学习航空航天技术。在这样强大的师资队伍带领下,一批航天“尖兵”走出学校,助推着天津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

  在李文看来,今年举办这个赛项正当其时。“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尖兵’,这批人培养不出来,我们就会被外国人卡脖子。相信随着大赛的举办,人们对航空航天专业的关注度会增加,来自政府、企业的支持也会更多,这样专业的发展也就会更好。”李文坚定地说。

特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