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密集裁判盯着选手一举一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高毅哲

  本次天津赛区共承办9个专业类别的34项比赛。要问哪个赛项裁判最多,恐怕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认了第二,其他赛项就不敢认第一。6月27日,在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工业分析检验比赛中,共有中、高职组的97个队196名选手参赛,裁判有60多人。对职业技能大赛来说,这样的裁判“密度”,可谓罕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配备?这和该赛项的考查重点有关。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于兰平说:“工业分析检验对操作环节要求极高。操作环节不对,最后分析结果对了也是蒙的,所以赛项考查的就是学生的操作过程。这样的考核内容,当然需要这么多裁判。”

  这不是小题大做。工业分析与检验面向化工、环保等数十个部门的几乎全部工业品,对其进行分析检验,确定检验品化学组成的各种数据,对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行业标准有重要意义,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如果不能得出准确的测定数据,那么检验就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比如测定水质,学生取了水样要往仪器里倒,但是怎么倒,就有讲究。如果学生像往茶缸里倒水一样,咕咚一下就倒进去了,那这项操作就是零分。”于兰平说,正确的操作,应是使水贴着仪器的管壁慢慢流入,这样可以确保量取精度。在水质测定中,操作差之毫厘,最后就有可能将五类水检测成一类水,“本来不能喝的水,检测成可以直接喝的,肯定不行。”

  于兰平说,这个赛项对操作细节的重视甚至体现在着装上。选手们所穿的白大褂必须干净整洁,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白大褂可以作为背景,使选手可以清晰地辨明试剂颜色的细微区别。正因为如此,该赛项的考核方式被确定为“形成性考核”,这是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下确定的。

  “对这一行来讲,没有正确的操作习惯,基本上就无法获得准确的数值。”于兰平说,“像化工企业,几乎每个环节都设有分析室,从这些分析室出来的数据,直接决定最后的产品质量,这是企业的命根子。”

特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