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何时爱上学生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易鑫

    中国学生为什么不爱穿学生装?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装?

    与其他衣服相比,学生装应当有哪些独特的语言和功能?

    国内服装设计企业对学生装的认识水平如何?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些问题都在被热烈讨论,却始终没有确切答案。而不断出现的“问题校服”事件又时刻在警醒大家:校服问题与校车、学生餐问题一样,该被认真重视起来了。

    前不久,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调研,发现学生装存在的布料不合格、设计老套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中国教育报刊社共同发起组织了首届全国学生装设计大赛。

    大赛以“绿色时尚、律动校园”为主题,以全国学生装生产设计企业为主要参赛对象,赛程分为作品征集、初审、复审、总决赛四个阶段。

    从4月初启动至今,大赛得到了全国各省、市后勤装备管理部门、学生装生产设计企业的积极响应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大赛组委会共收到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400多家学生装生产设计企业的共计2000多份参赛作品。

    6月23日,大赛组委会在北京召开了参赛作品初评会。大赛评审委员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染织系、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等著名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专业的教授及学生装业内专家组成。最终,来自全国24个省份、60多家学生装生产设计企业的400多件作品,入围了本届大赛复评阶段。

    大赛名誉裁判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肖文陵表示,大赛的参赛作品代表了我国学生装整体的生产设计水平,在面料选择、款式设计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大多数企业的设计作品体现了出当代中小学学生时尚青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张龙琳介绍说,有的作品还为学生装做了安全方面的实际应用,如在关键部位的布料使用了反光条等,很难能可贵。

    同时,评委们也指出了大赛作品存在的不足。国家级服装裁判员、首届全国学生装设计大赛裁判长陈桂林认为,一方面,设计大多缺乏中国元素,一些作品模仿欧美、日韩等国外学生装设计款式的痕迹过重,没有真正把属于中国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另一方面,部分参赛作品对学生装的功能性认识不足,款式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穿着使用时的实际效果。此外,部分作品的设计偏成人化。在款式设计和面辅料实用上未能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成人的审美角度来设计学生装。

    “通过大赛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对学生装的理解都有待进一步完善。”陈桂林说。

    在此现状下,如何促进我国学生装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后勤装备管理分会学生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保旗认为,第一,要加强学生装工作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多举办类似学生装设计大赛等活动,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学生装发展。第二,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装管理工作机制及管理机构,履约管理职责,发挥指导、监督等方面的职能。第三,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学生装的款式设计中,提高学生装的整体设计水平。

    陈桂林则提出,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学生装管理规范和行业技术规范,建立学生装评价体系,结成学生装生产企业诚信经营联盟,做好规范管理和企业自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