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精神薪火相传 华德千项大奖彰显实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首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和优秀办学者评选“双优”单位

    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

    全国第二届“黄炎培优秀学校”

    全国第三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

    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111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连续5年示范单位(免检单位)

    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黑龙江省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贡献单位

    哈尔滨市创业孵化基地

    走进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学院路5号,开阔宏大的校园风格,匠心独具的文化景观……一所现代化、花园式的大学校园近在眼前。校园内街路励志,山水有情,广场意切,廊道墨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处处都洋溢着人性化理念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就是被用人单位誉为“应用型教育的典范,工程师培养的摇篮”的哈尔滨华德学院(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

    华德学院起步于1992年。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在全国300余所独立学院中首批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根植于哈工大这样一所国内一流大学,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办学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朴实严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强烈的社会责任都给予华德学院深远的影响。创办21年来,在传承哈工大优良传统的同时,学校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地方为己任,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出发,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以理念建院、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以人才强校”的办学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和突出工科特点的特色办学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5年至今,学校各方面工作获得各级组织的表彰奖励近200项,学生在省级、国家、国际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文体类赛事中获奖850余项,至此,累计获奖1000余项。

    以理念建校

    “办学理念的引领和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形成对于华德学院这样成长中的大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校长顾德库如是说。自创办之日起,华德学院便在汲取和传承哈工大丰厚、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十分注重积累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并将其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华德人的坚守践行中又不断得以升华和凝练,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办学理念。1997年学校提出办学十六字方针,将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的“敬业乐群”融入其中;2003年,学校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出发,以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为理论依据,凝练出“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

    学校注重在艰辛探索的发展道路上凝练自己的大学精神,在广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和以马祖光精神为主要体现的哈工大精神的同时,总结和融入华德人建校历程的深刻体验,提炼出“大爱、责任、荣誉、合力、坚韧”为内涵的华德精神,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2009年初,顾德库校长提出“整体建设理念”,将办学“软实力”和“名校战略”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可以说,21年的办学实践是华德学院在哈工大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挖掘自身的特色、积蕴和凝练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过程,与此同时,更是华德学院在这些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不断积蓄力量、积累内涵,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特色办学之路。

    以质量立校

    华德学院秉承哈工大严谨的治学传统,坚持以质量为中心,面临激烈的竞争,学校严把生源质量关,坚决实施“阳光招生”,靠自律诚信树立形象,靠质量特色打造品牌。在社会高考生源不断减少、公办高校连续扩招等严峻形势下,学校仍以连年的高分录取、高报到率招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华德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以“基础扎实、口径适应、突出应用、发展个性、引导创新、彰显特色”为原则先后4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校以来,学校从人才培养定位出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教材以及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构建教学团队、培育华德名师、建设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群。学校现有33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2011年7月,作为入选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的仅有的一所民办高校,华德学院以启动“卓越计划”黑龙江省高教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以首批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为起点,全面总结近年来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11月,学校的“通信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交通运输”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近年来,学校就业工作以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就业范围广、单位层次高、签约稳定”在社会上树立了华德就业品牌。毕业生以“进入角色快、业务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成为用人单位首选。学校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全部,许多单位连年到学校选聘毕业生,甚至提前一年预订人才,处于同类院校领先位置。建校至今,已为社会输送15000余名高等应用型优秀人才。

    以特色兴校

    作为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坚持应用型培养特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占全部教学量的40%以上,大多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上岗即能顶岗,顶岗便可顶用。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现拥有教学实验、实训室144个,还同多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联建校外实训基地71处,在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接纳兄弟院校实验和实训,并为全国及省内的中职师资培养培训,为当地政府部门、社会需求服务。

    专业设置特色鲜明。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普通高校,学校依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其中工科专业作为学校的强势专业,设置较为齐全,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近几年,机械、电子、焊接、模具、通信、汽车、建筑等工科专业学生,社会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许多企业连年提前到学校预订毕业生。文科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以学校工科背景和跨专业辅助培养,如英语、俄语专业在教学上增加商贸及涉外文秘等相关能力培养,收效颇丰;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专业英语八级通过率、俄语四级通过率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艺术类专业多年来用实力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在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的完美融合中,学生在全国及国际级赛事中屡获金奖。

    就业推介有实效,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突出以工科为主的高等应用型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实施政、校、企合作,不断创新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台达电子专业班”、“台达机械专业班”和“中兴NC学院”等,努力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与全国20余家人才中心及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联系,与苏州台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和“联合培养”协议,提前一年预订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百余个稳固的就业基地,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广、又上得去”而广受用人单位信任,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连年来学校选聘毕业生。

    育人特色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将养成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实践教育等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同时学校坚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倾力打造五大学生文化品牌;学校坚持在教学上理论适度,强化实践指导技能强,让学生“就业有技术,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学校坚持“以赛代训”,在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方面,全力以赴,捷报频传。2010级学生侯帅丞成功获批“国家实用型创新专利”,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以人才强校

    华德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特色的关键。学校依托哈工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华德名师”工程,积极引进理论知识深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操作技能强的工程师,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趋于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管理型”教师队伍,其中来自哈工大的师资约占教师总人数的60%。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743人,其中专任教师538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每日传真     下一篇: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