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科教一体化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以“千里松林”、“木兰围场”闻名于世;这里还以鼎力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典型,一举成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校”——围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迅速崛起,而闻名遐迩,享誉全国。

    围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皇家猎苑”之称的围场县四合永镇,是一所集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短期人才培训和专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办于1983年,2013年被确定为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是省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市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安全监督管理特种行业四级资质培训基地;还有河北省电子行业考核培训基地、装备制造和电力控制两个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实训基地。

    为县域经济服务  为三农发展建功

    围场职教中心自开办以来,就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办学的根本宗旨,始终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开设相应的专业和调整课程设置,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多年来,为全县培养近万名各类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向全县37个乡镇推广10多项农业生产新技术,为全县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王坤章校长讲,建校初期,学校仅开办林果和畜牧兽医两个专业,历经30年的发展,学校先后开设了农学、水利、农产品加工、中兽医技术、农村家庭经营、农村干部培训等大农类专业。即便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难的时候,学校也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开设大农类专业课程,形成了以农学、林果和畜牧兽医为主的现代农艺类专业群。目前,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四个重点专业建设中,就包含现代农艺和畜牧兽医专业两个农类专业。 

    为了更好地发挥县域职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近年来,该校抓住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制定了《围场职教中心三农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旨在把学校建设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点、现代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点、建立三农技术惠农服务的长效机制,从真正意义上搭建三农服务平台,建立惠农服务网络。2011年学校建立起了养殖东亚飞蝗、种植温室桃树等的大棚,向全县农民推广现代产业新技术,建立起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2年,学校投资近40万元,又建起了黑木耳菌苗基地;并在黄土坎乡建立30个商品代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扩大了科技的辐射范围和服务水平。例如,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学校建立“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即学校建立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为全县种植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服务。

    目前,“公司加农户”模式,已经成为围场职教中心服务三农的一个新的特色品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为跨越发展扬帆  为人才培养奠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围场职教中心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多年来,该校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多种方式,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新理论、跟踪新技术,抢占农业技术发展制高点,为全县的职业教育发展扬帆远航。

    近5年来,共外聘专家来校讲座18次,外聘农业类兼职教师28人次,选派教师理论进修43人次,有65人次下企业、农村进行专业挂职锻炼。使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学校还通过实行“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为培养合格的经济建设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35人,在校生3992人。学校占地面积126亩, 校外有10亩育苗基地、1236亩宜林山场和6个实习点。学校建有各类基础、专业课实验室和实训室,配备了各类教学设施、仪器,总价值达到了2055万元。

    学校开设有三大专业群:现代农业类以农、林、牧为一体的省级特色专业;装备制造类以机械加工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焊接技术、电工、电子应用技术、电力工程、纺织为一体的市级骨干专业; 现代服务类以学前教育、康复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为一体的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承德市特色专业。

    为农科教研铺路  为经济发展躬耕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爱农、技精的人才”是围场职教中心的另一大特色。在该校,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如何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就成为了该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他们通过板报、广播、讲座、报告、参观、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起了爱农思想和服务农村小康建设的意识。据学校领导讲,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有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农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近年来,学校为突出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专业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全县养殖场、蔬菜种植乡镇、果树种植乡镇建立了科技联系场。一方面作为检验学生理论学习、应用技术的场所;另一方面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基地。目前,学校已在郭家湾、四合永等十几个乡镇建立了科技实习联系点。

    为了贴近生产实际,课堂教学中学校还增加了仿真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不断进行技能训练,积极参加省、市中职技能大赛。近3年,参加果树工、种子鉴定、动物外科手术等多项省级技能大赛,均获得团体奖和学生个人奖。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专门成立“送教下乡”办公室,组织专兼职教师形成“送教下乡”教研组,购置多套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两辆送教下乡专用车,把课堂搬到农场、田间地头,将现代应用技术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目前,在全县11个教学点中,专业教师的身影遍布猪场、鸡场、牛场、果园、蔬菜基地,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学员通过学习建起了养殖场、果园和蔬菜种植基地,成为了当地小康建设的生力军。特别是,学校还联合县组织部、扶贫办、劳动部门等,对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进行农业政策、安全生产、农业生产技术、农营管理等集中培训,每年培训达2000多人次;每年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达3000人次以上。学校因办学实绩突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被授予为“承德市职教先进单位、市招生就业先进单位、河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省级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盛夏时节,万顷松涛;茫茫草原,繁花似锦;这颗镶嵌在坝上草原的职业教育明珠,在木兰围场职教人的不懈躬耕中,正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彩……(王维龙 方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