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为幸福生活做些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复杂的生活和人生之中,我们常常感到彷徨和恐惧,迫切希望通过教育来获取生活的力量与勇气。

    ■王平

    生活与人生的真实性决定了生活与人生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在复杂的生活和人生之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因此感到彷徨和恐惧,迫切希望通过教育来获取生活的力量与勇气。

    现代社会中,教育所做的承诺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去追求和实现完满的生活。所谓“完满的”生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生活是否幸福。如果个人在生活中感觉不到幸福,那么我们很难说他的生活多么完满。所以,教育如何促进生活与人生的幸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事实上,就是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与回答。

    教育帮助人实现生活的“真”。幸福的生活一定是“真”的生活,“真”的生活也是平凡的生活。“生活就像一杯茶”,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给人谋生的知识和技能。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以后,专门化的教育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间接传授帮助个人认识世界、掌握技能,从而能够在社会中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物质生活资料,满足自己生存的本能需求。因此,忽视人的合理需求的教育是一种生硬的教育,不符合人的本性。这种教育不仅不能促进人的幸福,反而会因为追求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幸福而使人丧失幸福的根本。

    教育促进人形成人生的“善”。幸福的生活一定是具有善性的生活。“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精神状态与行为方式,它与“德”分不开。无论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还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相互作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的。

    教育首先传承与创造了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了一个文化的“场域”,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不仅以“自然人”的形式存在,而且还以“社会人”的形式存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也才有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存在,人们才能够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追求理性、自由和民主。不仅如此,教育还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中的规则与制度,帮助我们成为具有德性与正义感的“文化人”。这样,一方面我们通过教育生活形成了多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又借助教育,在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与人为善、以德待人,获得了亲情、赢得了友情、拥有了爱情。最终通过参与教育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人生,过一种具有善性的生活。

    教育引导人反思生活的“美”。幸福的生活是“美”的生活。生活的“美”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人不仅要具有获取物质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物质上保障生活的存在和延续,而且更要在精神上拥有反思生活的知识和勇气,认识到生活中“美”的存在。教育的一个作用就是引导人学会反思自我,反思生活,反思人生。它首先教人认识到自己“自主性”的存在,并追求自己生活的“自主性”。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失去了“自我感”,一切都是“跟着感觉走”或者“跟着他人走”,那么,他也就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性”,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就容易被异化成为生活以外的事物的工具,也就很难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真实意义,更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教育还教人学会反思、敢于批判,教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在生活中不断地反思“我是谁”,追问“我要什么样的生活”,从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此外,教育还引导人追求自由民主,积极参与到社会公众生活中,批判性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与自我生活相关联的因素,处理好自我生活与社会生活、他人生活之间的关系,确立自己生活的立场和原则,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教育正是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人追求生活的“真”、“善”、“美”,使人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智慧、力量、勇气和信心。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与责任。(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