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有了家长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高毅哲

    近日,在内蒙古亿利东方学校的舞台上,12岁的小姑娘呼卉婷主持、表演样样在行,说话字正腔圆,毫不怯场。舞台下,来自江苏的一名教师连连称赞:“之前一直以为沙漠地带的农牧民子女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想到他们跟沿海城市学生相比毫不逊色!”该校校长陈玉成说:“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家长学校!”

    这一幕发生在库布齐沙漠腹地。地处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亿利东方学校,出了校门就是沙漠,全校1200多名中小学生全部来自沙牧区,学生家长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牧民。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30%的家长为文盲,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方法简单,家校合作意识淡薄。“有时我们请家长来学校,本来是想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没想到有的家长上来对孩子就打骂一通。”陈玉成说,这让他意识到,一定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否则,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难出实效。

    为此,学校挂上了“库布齐沙漠农牧民培训学校”的牌子,经常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教给家长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呼卉婷的父母就是受益者。望女成凤的他们,一度逼着孩子学习才艺,经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他们转变了观念。“没想到,我们松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反而高了起来。”呼卉婷的妈妈说,“几个月时间,她的才艺表演能力就有了明显进步。”

    学校还设立了家长节,评出家庭教育成效突出的家长。一年级(3)班学生杨凯源的父亲杨栓成被评为“书香家长”。他说,家长学校设立之后,家长也在暗自铆劲儿,“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也想分个高低。”原本不爱看书的杨栓成,了解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也开始捧起书本,当起了孩子的榜样。陈玉成说:“教师、学生、家长都是教育的主体,三个主体一定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把这所沙漠中的学校办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