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造假乱象源于竞争不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信力建

    日前,有网友向媒体爆料,称江西赣州一所民办学校涉嫌用假成绩单糊弄家长。有学生连一些简单问题都答不上来,竟然每次考试分数都很高。爆料者怀疑,学校是为了拉生源而欺骗家长。

    虽然这些“指控”并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但成绩造假的现象却值得我们慎思。因为该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个别民办学校,在一些公办学校中也屡见不鲜。

    对于民办学校和教师成绩造假的原因,人们有着诸多功利猜想。但无论是因为教学情况要跟教师的工资挂钩,教师可能刻意制造假成绩,还是学校为了留住生源不得不欺骗家长,经过分析都不难发现,其背后暴露的都是民办教育市场的无序以及学校管理的混乱。

    由于当前教育领域的开放程度有限,民办学校常常在夹缝中求生存,部分学校选择了“偷鸡摸狗式”的发展模式,成绩造假、学籍造假等现象比比皆是。问题的根源就出在学校之间竞争的不公和不足。

    众所周知,公平的竞争才可能出真质量,教育也不可避免。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办学环境中,教学质量才能得以真正提升。因为合理的、规范的市场规则是信息公开、优胜劣汰。在这个市场宗旨的指导下,造假几乎无所遁形,一旦信息披露,办学者伪劣的办学资质必定暴露人前,失去立足之地。如网友曝光的那所学校一样,如果事实存在、证据确凿,消息一传开,还有家长和学生愿意信任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吗?

    然而,信息公开还只是手段之一。构建规范的市场,关键是基于公平的竞争环境。当前,教育与医疗一样,深受垄断之困。高度垄断的地方往往伴生着混乱、浪费、落后以及低效。近年来不断曝光的医疗纠纷、教育事故等都与其体制封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而非扬汤止沸。一直以来,有关部门经常秉着“出事就取缔”的官僚化管理思维,对民办学校严阵以待,甚至不惜成本、不顾后果将一些民办学校转为公办校,结果却不甚理想。而要从根本上杜绝教育乱象,教育开放无疑是最佳途径。最重要的是,必须打破公办学校的生源垄断和资源垄断,让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回归同一起跑线上。多年来,许多公办学校借着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垄断了各种资源,包括经费投入、学校用地、生源优先挑选权等,也确实办出了“好”学校。但这种“好”,缺乏稳固的根基——在资源竞争严重不公的情况下,公办学校还办不好那是要“逆天”了。如果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公平竞争,结束在温室里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仍然能取得办学佳绩,那才是真的好。

    一旦放开教育市场有序竞争,许多教育乱象很快会得到逐步清理。倘若竞争足够公平,市场足够开放,家长们的选择自然而然就会增多。而家长们的选择,就成为优胜劣汰的关键选票,学校想得到这张选票,就必须下功夫办好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才可能产生教育理念上、教学质量上的公开公平较劲,朝更多元化方向发展,更重视及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经过一轮洗牌后,留下的学校也必定才是真正的好学校。

    近年来,国外的许多学校已经把橄榄枝伸进了国内,这种“外来雁”无形中也正倒逼和催促国内的教育改革步伐。时不我待,教育开放不能再拖而不决。(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民办教育研究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