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评估”指向学校内涵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赵国品 绘

    ■赵青木

   从2011年开始,深圳市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启动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办学水平评估,这种评价模式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关注学校的常态,承诺“学校零负担”,所以被称作“绿色评估”。作为一项“高强度、高难度、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评估方式,办学水平评估对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自我诊断和自我改进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淡化资料 注重过程和常态

    【案例】

    2012年10月,深圳市办学水平评估组一行12人刚刚到达福田区的一所学校,就被前来迎接的几个学校干部热情地围住,他们兴奋地说:“这两个月的评估准备工作太辛苦了,我们天天盼你们来,你们来了,我们就可以解脱了!”

    评估组成员都很纳闷,有人问:“你们在准备什么这么辛苦?”教学主任张口便说:“准备资料啊,学校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38个三级指标,把资料都分给了各个相关科室,每个科室都有一大堆的资料要整理。就连老师也没闲着,要整理近三年的教案、学生成长纪录袋,等等。”

    评估组组长接过话茬:“这次的评估和以往的等级评估不同,相对于资料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教学的过程和师生的常态。把主要的精力花费在资料准备上,实在是没有必要。”几个主任听了倍感惊讶。

    在随后三天的评估时间里,评估组成员主要的精力都用于观课、访谈,参加师生活动等,资料部分只查阅了本学期的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学校刻意准备的大量资料都没派上用场。

    【分析】

    2006年之前,广东省教育督导主要实行等级评估,主要任务是检查和督促政府部门对教育的投入,促进学校的规范和均衡发展,因此,“办学条件”是等级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对“办学条件”进行客观的评价,除了现场观察,还必须查阅大量的原始资料,所以等级评估中“查资料”是重头戏,一个学校少则一二十盒,多则五六十盒,准备资料是迎评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以至于很多领导和老师都认为“评估就是做资料”。

    办学水平评估是基于学校常态的一种诊断性评估,是针对学校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文化建设等深层次教育问题展开的一种新的评估形式。这就决定了评估不能仅仅停留在查阅资料阶段,必须通过观课、访谈、参加师生活动等多种方式采集信息,深入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班级建设等方方面面。

    【点评】

    淡化枯燥的资料,关注师生的常态,这是教育督导理念的进步;从查阅资料为主,到多样化的采集信息方式,是教育督导方式的进步。资料更多的记载的是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历史,而督学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到的是师生工作和生活的常态。从这种教育的常态中,才能发现学校的亮点和特色、问题和不足,才能准确地为学校把脉。

    淡化结论 注重诊断和发展 

    【案例】

    2012年12月,龙岗区的一所学校接受深圳市办学水平评估,评估前,校长和老师们有个约定:“如果评估顺利通过将组织一个庆祝活动。”评估最后一天的意见反馈会上,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认真倾听着评估组反馈的每一句话,直到最后,也没有听到类似“通过评估”这样的字眼,而且评估组在总结学校的成绩和亮点后,还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校长在表态发言时说:“听了评估组的反馈意见,心里很复杂。一是出乎我的意料,以前的评估,评估组重点肯定的是成绩,问题只是象征性提一点,这次评估组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二是这些问题都切中了学校发展的命脉,确实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评估会结束后,校长和老师们商量,取消晚上的庆祝活动,第二天召开评估整改研讨会,着手制订评估整改方案。

    【分析】

    办学水平评估是一种诊断性和发展性的评估,评估结论中,没有一个定性的“是否通过”或“高标准通过”的结论,而是将学校发展中的亮点、问题和改进建议都一一呈现,提供给学校参考。评估反馈意见的主体内容有三大部分,一是“值得肯定的经验总结”,二是“存在问题与分析”,三是“改进建议”。三个部分内容相当,成绩说足,不夸大;问题找准,不回避;措施具体,不空泛。当然,能不能准确发现和把握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决定着办学水平评估的水平和质量,也是对评估组各位督学提出的挑战和考验。

    【点评】

    “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决定我们进步的往往是发现和改进我们的缺点和问题”,“绿色评估”主要通过查摆问题给学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通过提出的改进措施促使学校整改,从而实现健康发展的目的。不仅如此,还促使学校在平时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注重自我查找问题,自我提高改进,实现了“在评估中成长,在整改中提高”的目的。而对于参评督学来说,办学水平评估要求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注重诊断性和发展性,给督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参加实地评估成为对督学最好的培训,让督学也在评估中成长。

    强化主体 建立自评整改机制

    【案例】

    2013年4月,罗湖区的一所学校接受深圳市办学水平评估。根据此次评估的要求,学校必须给评估组提供的资料有两份,一是学校近五年的发展规划,二是学校近一年的自评自诊报告。这所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是2010年制定的,目前正在实施,不需准备,而自评自诊报告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学校在2013年2月19日接到市督导室正式评估的通知,当天校长就主持召开了行政会议,确定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自诊实施方案”,随后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做自评自诊工作动员。接下来,学校做了大量的信息采集和数据汇总工作,并对不同渠道汇总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相互印证,从中发现普遍性、规律性问题。将汇总的亮点和问题提交行政会议讨论,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自我整改的措施,落实整改时间和具体责任人,最终形成学校的自评自诊报告,在评估时交督学审阅。评估组对学校的自评自诊工作和自评自诊报告专门进行了评价。

    【分析】

    督导评估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需要督导评估,真正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深圳市办学水平评估尝试建立学校自我诊断与政府督导相结合的、常态化、系统化的督导评估机制,在评估程序和指标体系中,都加入了学校自评自诊的内容。在评估反馈意见中,增加了对学校自评自诊的评价,目的是督促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年度自评自诊机制,实现“自我规划、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学校已经基本建立起年度自评自诊和自我整改、提高机制。新学年开学初,对上一学年度的工作进行自评自诊,形成学校自评自诊报告,提出整改措施、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学年结束前,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督学责任区把帮助学校做好自评自诊工作和整改落实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强了平时的巡查;市教育督导室和区教育督导室在每学年初,对学校自评自诊工作和已经参加过办学水平评估的学校整改落实工作进行巡查和抽查。

    【点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督导评估也是如此,与其督促学校不断改进工作,促其发展,还不如教给学校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方法,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

    强调平等 体现服务和指导职能

    【案例】

    2013年6月,大鹏新区的一所学校接受深圳市办学水平评估。正式评估的前一天下午,评估组12位督学到学校集中,分工、培训,之后就召开了评估组和学校管理层的互动交流会,评估组督学和学校管理层面对面交流,坦诚直率,围绕学校各方面的问题和大家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探究对策。

    正式评估的第一天早操时间,评估组全体成员和师生见面,告知评估的目的,要求师生如常进行各项工作、学习与活动,可通过公布的联系方式,随时和评估组联系和反映情况。

    评估期间,各督学组要分别访谈学校管理层、级组长、科组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以及上一级学校和上级管理部门负责人。第一天下午召开评估组内信息交流会,梳理归纳采集的信息,得出初步结论。第二天,将评估组得出的初步结论以及佐证资料和校长沟通,力争达成共识,意见不一致的重新核实。第二天下午的评估组内交流会基本确定反馈意见。第三天上午,将反馈意见的主要观点和佐证材料和校长进行沟通。

    【分析】

    办学水平评估强调督导和被督导双方的平等,只有实现了这种平等,才能发挥督学和学校的最大潜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才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督导的服务和指导职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