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走好三部曲 ——湖北省谷城县第一中学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实践解读 □ 本报记者 李炳亭 刘 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县一中、市示范、省重点、学生多、班额大、承担全县90%的高考任务”,当一所学校同时摊上这些因素,往往就成为拒绝课改、怯于课改、害怕课改的最常见托词。但是,有着4000多学生的湖北省谷城一中却勇敢地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

  “坐而论道和做而论道,感受两重天,只有走进去,才能领略里面的风景无数!”校长朱林波对于学校一年前的课改选择,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欣慰和骄傲。“高效课堂建设是个慢活儿,指望三五个月就功成名就,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功利思想;但是,课堂教学改革又是一个急活儿,总是处于观望、等待阶段,就会贻误一茬又一茬的孩子!”

  如何解决好这快与慢、急与缓的矛盾?谷城一中用一年多的时间,遵循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该缓处文火慢炖,该急时雷厉风行,建立起一套自主互动的高效课堂模式,走出一条生机勃勃的课改“星光大道”。

  ●文火煨汤,煲熬“思想”

  课改最难、最关键的一步,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新教育思想的建立。

  2010年前,谷城一中的课堂上,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一言堂式讲授灌输,很多人俨然成为不需要教材、教案,闭着眼睛也能讲课的“名师”。这样的课堂,教师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情绪,视学生为容器,学生被严重物化,不再是活生生的人。有的学生熬不住,因学习无法入门、跟不上课程进度、学习无乐趣而导致的厌学、弃学、辍学的现象屡有发生。

  谷城一中不是顽固的传统课堂守望者,70年的办学历程,他们一直在求变、求活。从探索启发式教学到有效教学实验,每一轮课改都有他们先行的步伐。当湖北省高中新课改的大潮再次袭来时,他们对前几轮课改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开始对教育的终极目标进行深刻思考。

  课改已经是非改不可了,可是到底怎么改,改什么?2010年秋,朱林波带着4名教干到济南参加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随后去了杜郎口中学。这次学习考察让他们既震撼,又惊喜,堪称该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

  学校先后派出26名学科骨干教师赴昌乐二中进行体验式“课堂驾校”研修班学习,让老师们赴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学习考察,总计达到150多人次,几乎涵盖了教学一线的所有教师。在大规模派出教师外出学习的同时,学校利用专题报告会、考察学习报告会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全体师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增强使命感。参加学习考察的教师不仅更新了观念,而且带回了先进经验成为校本培训的新资源,成为学校课堂改革的急先锋。

  至此,一锅课堂教学改革的心灵鸡汤已经熬到火候,煲出味道。大家深刻地认识到,高效课堂建设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势在必行,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

  ●全面开火,术道并行

  见过课改成功学校的星光,也见过在课改路上艰难徘徊的兄弟学校,谷城一中校长朱林波意识到,作为一所在地方上举足轻重的县一中,课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且不能摸瞎绕弯,必须科学、稳速前进。

  经过领导班子慎重决策,学校决定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接受课改专家全面系统的专业引领和培训。2011年正月初八,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之中,谷城一中迎来了“中国名校共同体”专家组成员,开始了高效课堂建设第一阶段的培训。整整3天,专家讲座、体验式培训、名师示范课、教师临帖课,各项活动全面开花,如火如荼。5月,学校又组织了高效课堂建设第二阶段培训。每一次培训活动,朱林波都邀请本地初、高中学校教师前来观摩学习,他希望全县学校能心手相携,共同进步。

  经过全校师生的大讨论,谷城一中实施高效课堂建设之“道”正式出炉:提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界定;明确5个基本原则,即整体推进和校本行动相结合原则、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原则、遵循模式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原则、长期规划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原则、培养习惯和关注细节相结合原则。“道”是方向,“术”是方法。学校对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教学流程均作出具体要求,对每一个实施阶段的组织领导、岗位职责、物质保障作出周密部署。

  谷城一中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谱写人生华章”,表现在课堂流程上,分师生两条主线进行。学生线,学生要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整合提高→达标检测”5个环节;教师线则以“学案导学→引导探究→动态生成→点拨升华→反馈矫正”5步与学生互动呼应,师生相长,共同发展。

  ●文化重构,浴火新生

  课改深处是文化。朱林波校长深谙,没有先进文化的滋润和引领,课改之路难以健康、持续发展。根据高效课堂的理念,文化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必须是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进去、展示出来的一种生命常态。

  师生怎样融入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每一块橱窗,甚至每一个角落都与学生有关,与教师有关,成为师生自己的主场,这才是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校园文化。学校在校园大路两旁建起橱窗,让学生填入文化内容;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走廊里的伟人名言撤下来,换上学生、教师们的课改格言;教室内外、班名组名、班徽组徽、板报班刊,但凡需要展示的,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

  高效课堂的核心文化是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质疑、对抗、创新的精神。学校大张旗鼓打造“高效学习动车组”,开展优秀学习小组竞评活动,并将优秀小组在校园最醒目的橱窗展示。学校开始尝试校务管理学生自主实践制度,卫生、纪律、寝室、食堂全部由学生会组织学生轮流值日,让学生在校务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责任感。

  学校还创办起《课改动态》专刊,开辟《课改导航》、《专家引领》、《玉振金声》、《他山之石》、《回音壁》等栏目,及时反映课改动态,全面营造课改舆论氛围,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热情。

  谷城一中的课堂内外,随处可见学生精彩的展示和自信活跃的身姿。教师的成长也同样引人注目。今年4月,青年教师陈真在全国高效课堂(成都)课博会上,主讲的示范课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学校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本学期先后斩获4个学科的市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分获湖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