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变图存 天地更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鲍效农 摄

    编者按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相当多的地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深陷“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边缘化”的困境。作为中小学课改领头军的教师进修学校,在内外交困的转型时期,面对新的使命必须居危思进,求变图存。服务于教师的需求和专业发展,切实承担起教师能力建设、培训后续服务以及培训质量监测之职能,是新时期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必须探索的核心命题。

    ■如果将教师培训比喻为“制造高端产品的车床”,那么教师进修学校就是一台母机,必须是精良产品。

    ■教师进修学校是一块不该荒芜、也绝对不能荒芜的阵地。

    ■河南省将组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联盟,构建区域性新型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离”走向“一体”,从“纵向的线性关系”走向“纵横交叉的网状关系”。

    ■本报记者 郭炳德

    今年9月27日至29日的3天时间,对于河南省159个县市区级的教师进修学校而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间段:全省18个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遴选出来的18个代表队共42名队员齐聚豫西南重镇邓州,进行全省第五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比赛决赛。用邓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国全的话说,“这就是我们教师培训系统的‘奥运会’!”所以各队的参赛阵势、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参赛人员的认真程度,都可说是空前的。

    对于曾经辉煌过、并且作为中小学课改领头军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如何走出近些年因诸多内外部原因形成的困局,河南省一直在做着坚持不懈的尝试。

    破茧成蝶:有为才有位

    2012年,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但说起这条“示范性”的路子,校长李桂梅可以说是感慨万端。

    2005年8月,李桂梅从太康一高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当校长。按照李桂梅的说法,当时的进修学校几乎是有名无实,仅有的培训设备是几十台破旧电脑和300多把连椅。所谓的培训就是在暑假期间进行的大会报告式上课。由于培训者力量不强,培训模式单一枯燥,培训效果不可能好,结果是教师怨声载道。县里不给予财力支持,进修学校仅靠收取一个学时8毛钱的培训费维持现状,每年的培训收入不足20万元。

    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评估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通知》,这让李桂梅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她一遍一遍地阅读手中的文件,兴奋不已地设想着让教师进修学校蝶变的路子。

    “‘好雨知时节’,绝不能错过‘当春乃发生’的大好机遇。”李桂梅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手持文件找教体局局长宋文中汇报,并表达了一定要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决心。接下来的情况是,李桂梅的想法得到了教体局的鼎力支持,教体局下拨经费176万元,把一个被谑称为“静休学校”的地方打造成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修的优秀阵地。当年,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就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不但要创建省级的,而且要创建国家级的!”这是太康县教体局局长宋文中对于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态度。当他得知河南省仅有3个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名额时,对本来信心不足的李桂梅说:“别说3个名额,就是一个也要争取,我马上找县长汇报。” 

    正是这样,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给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的平房拆除了,壮观的培训大楼建起来了。分学科建立了8个教师研修工作室、3个多功能培训教室,以及学术报告厅、钢琴房、语音教室、形体训练和舞蹈大厅、体育活动大厅各一个,还有教师成长档案室、图书室及两个阅览室、3个微机室,更新了180部电脑,新购图书2000多册,新建两栋宾馆式住宿楼、三个标准化餐厅。今年又改造了第三栋住宿楼,新建一个能容纳200人的餐厅,基本实现了功能设施规模化、教学设施现代化。

    “2012年全年,县政府拨付培训经费539万元,所有的培训,我们不但不收取学员的培训费,而且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说到县政府对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全县教师的认可程度,身为河南省人大代表的李桂梅满脸的自豪,“有作为才有地位。我们学校之所以成功走出办学困境,正是因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裂变,由一条被人所不齿的‘毛毛虫’嬗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2013年,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李桂梅也荣获太康县政府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有效整合:有位更有为

    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郑来聚认为,县级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作为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协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副会长,郑来聚在自己的学校这样做了,所以也有“底气”这样说。

    2005年8月18日,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率先实现了合并。在教师进修学校建制不变的基础上,与教研室、电教站、教育电视台等单位资源整合,组建了现代新型的教师培训机构新密市教师研修中心。

    与合并前相比,新密教师进修学校最大的变化是,构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校本研修平台,形成了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技术推广服务、校本研修引领等为一体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多功能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研修中心先后建立了陕西师大网络教育新密学习中心、教师研修中心网站和中国教师研修网新密研修社区,引导培训人员、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通过这些网站建立不同形式、风格的工作室和协作组,创建动态生成的网上资源库,形成立体化的研修环境。

    在教师培训上,该校根据社区需要,通过建立网络教育中心,举办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班、音美专项技能培训班和专题知识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在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上发挥了作用。

    而就在几年前,与很多教师进修学校一样,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门前冷落,设备闲置,教职工人心涣散,面临着等米下锅的局面。该校副校长孙中安说,当时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正常的教育活动难以开展,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仅仅依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有限拨款,无异于坐以待毙”。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称为拓荒者的时任校长郭来运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之路,带领学校先后与陕西师大、商丘师院和郑州师专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并且开办了幼师班和北大附小远程教育示范小学。

    据孙中安介绍,早在1993年该校就将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来,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教研室,组织教师深入学校进行听课、评课,让教师到教学一线挂职锻炼。同时注重用激励机制来强化教师的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使得教师们能真正沉下来钻研业务,并且形成了一种氛围。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郑来聚校长拿出的五年规划是:未来五年要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应农村地区并能辐射省、市领域内其他地区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之路,形成主动接受各种层次培训的局面;要建立学校附中;加快校办产业开发步伐,培育学校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社会服务项目,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如家长培训、服务行业职员的普通话培训等。

    深化改革:重塑教师培训文化

    今年8月,河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提高培训质量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太康县举行,这标志着该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赵国河说,目前,深入改革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系列举措正在抓紧实施。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教师发展学校指导意见(试行)》,教师发展学校是以现有中小学(含幼儿园)为基地的“教—学—研”共同体,由中小学与从事教师教育的大学及其他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合作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将有效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全面提升。而河南省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将从2013年至2020年,在培育省级名师基础上培育80名中原名师,中原名师所在学校将被命名为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

    赵国河将教师培训比喻为“制造高端产品的车床”,“教师进修学校是一台母机,必须是精良产品。”据了解,河南省已经启动了实施县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计划,每年安排专项引导发展资金400万元以上,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科学发展,包括加快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和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建设,形成集教学研究、培训资源共享、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研训平台,实现教学设施规模化、现代化。

    河南省域内还将组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联盟,构建区域性新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打造区域性继续教育文化,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离”走向“一体”,从“纵向的线性关系”走向“纵横交叉的网状关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