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教师与“满堂灌”告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矣勇 本报记者 杨云慧

    教室里的课桌不是按常规有序排列,而是三四张围拢在一起,课堂上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老师授课也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是记者近日在云南省楚雄市农村学校——东华中心小学看到的情景。在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的引领、推动下,参与式教学已成为全市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常态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都认识到必须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陈国全这样描述实施参与式教学前的情形。2010年,楚雄市开始在全市小学阶段实验并推广参与式教学。经过3年多的实施,参与式教学这一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课堂。

    通过教师培训中心培训推广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下来的,不仅仅只有参与式教学,2012年年底,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对全市骨干教师进行了“怎样开展课例研修”的培训,进而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以“两实践两反思”为主要形式的课例研修。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东华中心小学语文组正在以《金色的脚印》一课为例进行研修,教师李美华将小组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了实践展示。“对学困生的关注还不够。此外,在时间的安排上,还需要再紧凑些。”李美华已经反思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她和组内的同事一起总结,对教学设计再次进行优化,然后她准备再次走上讲台,并再次总结反思。

    “通过集体反复实践、反思,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还培养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东华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刘朝光告诉记者,东华镇12所完小已把课例研修列为了校本培训主要方式。

    2005年,楚雄市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站合并,成立教师培训中心。中心的培训对象也由小学教师扩展到初中、高中教师。    

    前些日子,楚雄市紫溪中学的教师黄忠波参加了由市教师培训中心承办的楚雄州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发达省份的教育理念很先进,但应用到我们当地的教学工作中,总感觉有些脱节。”黄忠波坦言,结合当地教学实际,瞄准参训教师需求,是本地教师培训机构的优势和长处。

    “现在,我们已把履职晋级培训为重心的通识性培训转移到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行为水平的培训上来,不断开发本土化培训项目,解决一线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陈国全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