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心灵 特色奠基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领导班子

    厚重的历史

    民族的振兴需要志气,军队的取胜需要士气,而学校想获得高效而持续发展则需要有文化底气。学校文化建设既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又是学校内涵发展动力之源。优质而先进的学校文化影响着现代学校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也代表着现代学校的品质、资历、张力和个性,是现代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强有力保障。

    兰州市第三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其学校文化,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于古代教育思想之中:育人以培养学生怀仁、向善并懂得感恩为目的。于是,“仁、善、恩”不仅体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成为了兰州三中历百年风雨所形成的独特学校文化。

    百年来,兰州三中人行走在文化办学的路上,苦苦追寻着一种能支撑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一种文化精神。他们以“兰山文化”为依托,坚持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立校、打造品牌”为宗旨,矢志达成“蕴含历史、内涵丰富、优雅整洁、赏心悦目、显隐交融、凝心聚力”的文化目标,强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兰州三中的办学品质。

    校园文化之“形”

    潜心打造温馨雅致、怡心激情的文化“形象力”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一个栽培生命的过程,那么校园就应该是一个适合生命成长的生态园,在这个生态园中,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就是文化,文化积淀越丰厚就越有利于生命的茁壮成长。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雅精致的环境让人的思想得到熏陶,恬淡平和的氛围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兰州三中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创建了教学楼厅室文化、走廊文化、步梯文化、墙壁文化、班牌文化等,处处是展示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窗口,这些设计和布置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力。

    为了使校园充满温馨、和谐、靓丽的育人氛围和深刻的教育内涵,学校将三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砺志楼”、“景兰楼”、“兰山苑”;对校园四周可利用的围墙做了精心设计布置,并赋予其独特的主题文化,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体育明星”文化等;花坛内放置刻有表达“兰山文化”精髓“怀仁”、“向善”和“感恩”字样的三块文化石。学校还计划下一步在校园场地上设计“怀想先辈”、“花草之声”、“师生艺林”等景观,从而使学校的整体“环境文化”彰显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为了大力营造文化氛围,兰州三中把校歌、校训、校徽图案及说明、教师誓词、学校简介、学生宣言、学校格言、学校口号等这些学校文化精神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布置在教学楼大厅内,打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展厅”。另外,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每个新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教室美化布置评比大赛,每间教室都会被师生布置成风格迥异的温馨家园,成为学生休憩身心、尽情学习的理想场所。

    此外,学校还倾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文化气息浓厚,成为校园一景。一楼冠名为“楹联廊”,主要选取了一些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楹联,使广大师生在默诵这些既极具深厚文化底蕴又富有深刻内涵的楹联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二楼冠名为“名言廊”,主要内涵是一些师生熟悉、含义亲切深远的名人名言,用以激励师生修身养德,时时自省、自我完善;三楼冠名为“倩影廓”,主要内容是一些师生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通过自我欣赏,激发师生向上向善的热情;四楼冠名为“红歌廊”,主要是一些优秀经典的红歌歌词,使师生阅而吟唱,唱而怀想,想而生情,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五楼冠名为“抒怀廊”,主要内容是教职工围绕人生、事业、学校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以激发教职工爱校、爱生、爱祖国的情怀;六楼冠名为“心语廊”,主要选取了学生围绕人生、学校、学业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

    校园文化之“神”

    精心塑造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文化“精神力”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质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只有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才能够为学生成才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校成功添翼。”聂晶校长说,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既是社会价值观在学校的反映,又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为把学校办成社会满意和家长放心的优质品牌学校,该校首先从办学思想、学校使命、发展愿景入手,精心塑造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文化“精神力”。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不仅将这些精神理念分别体现到各项办学方针和日常工作当中,还通过各种物化形式予以展现,不断加强宣教力度,尽量让师生全知全晓。通过在全体师生间广泛动员和征集,产生并确立了学校的校歌、校训、徽标等各项专有文化元素,并力求这些元素成为兰州三中土生土长的原生态作品,从而起到“形成教育”、“过程浸润”的作用,进而激发出师生心底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把兰州三中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声誉良好和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中学,历代三中人始终耕耘不辍。他们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了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据了解,兰州三中校徽的设计者张澧,曾是该校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三中担任教师。该校徽图案就是她在中学时设计的作品,经完善改进后被学校采用。可以说,她的人生是和兰州三中分不开的,三中培养了她,她又用青春和执着来回报母校。该校的校歌由音乐老师宋琴谱曲,她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对学校的热爱融进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通过乐曲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还有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夏季学生校服,作为学校的文化元素之一,它的设计意图中既有校徽图案中的“三”,又包含了学校对同学们的期望,即希望同学们既有阳光、美好的外在仪表,又有纯洁、善良的内在品德。校服的设计者,就是2012年甘肃省高考文科之冠郑苇茹(三中2008届毕业生)的母亲、该校的美术老师蹇素萍。

    校园文化之“魂”

    全心贯彻凝心聚力、赏心乐事的文化“执行力”

    执行力是学校文化的实质,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如果没有文化意义上的变革,就不会形成学校整体的执行力。只有将执行力融入校园文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时,才能使每一个人都理解并深入实践执行力这门学问,才能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准则,成为所有人的行为习惯。

    兰州三中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抓起,一是按照科学性、政策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以及人性化的特点,本着“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是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发展人”的理念,编制了《兰州三中管理制度汇编》,同时强力抓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据可依、井然有序。二是确立了“把三中办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声誉良好、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一流办学水平的高级示范性中学”的学校发展愿景,制定了学校《2012—2015年发展战略规划》和《兰州三中章程》,全校上下为此不懈奋斗。三是编制了《三中教师手册》《三中学生手册》,为师生提供了学校文化行动指南,形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垂范、维护的良好风尚。

    与此同时,兰州三中努力将校园文化精髓融入到课程文化建设中,进而实现以课程建设推动文化执行力提高的目的。该校为抓好课程文化建设,一是围绕学校愿景与使命,确定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激励师生向上向好发展;二是依据学校实情,编印了多种校本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三是充分开发、挖掘、利用艺术节、教学开放周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创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现代课程观认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文化环境,精彩的文化活动,是校本课程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原动力,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市有关要求,把课程界定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在实施国家课程中,针对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该校组织教师从依据课标解读学生现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做起,整合教研资源,集聚教师力量,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完成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回眸历史,发扬优良传统》、《自律映出你的品德》、《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学校还结合各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评价等指标,制定了《兰州市第三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兰州三中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