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名师培养的“金字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面对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面对一个大农村、大城市的学校分布格局,如何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哈尔滨市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办与教师需求高契合度”的培训,通过构建“金字塔”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 丁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有8万余中小学教师,三分之二分布在农村,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差距较大,名优骨干教师力量不足。这样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这样一个大农村、大城市的学校分布格局,如何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成为我们思索、探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哈尔滨市坚持“办与教师需求高契合度”的培训,通过构建“金字塔”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贵在对传统培训模式弊端的颠覆,在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更在于对新型教师培训方式的探索与构建。其目的和意义有三:

    一是改革传统培训的弊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教师培训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培训目标过分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需求而忽视其实然需求;培训内容过分强调新课程理念灌输而忽视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方法过分依赖重在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讲座而忽视了教师的自主参与多元互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呼唤教师培训模式的与时俱进和时代创新。

    二是解决现实中的共性问题。教师培训模式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在培训中的角色地位问题,目的是使其成为真正的培训主体。其次是解决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再次要解决教师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以及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教师岗位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教师培训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三是提高培训与教师需求契合度。全员教师培训以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下移重心、植根校本、立足岗位”,有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农村教师培训开辟了有利于乡村教师快速成长的通道,拓宽教师的视野,减少纯理论学习的要求,增强实践的可操作性,尤其突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骨干教师培训赋予教师更多的选择权,由“一刀切、齐步走”式的培训转变为“模块化、选课式、走班制”的教学,充分满足教师培训个性化需求。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问题牵动的研修手册,个性化的经验总结与风格提炼,有助于促进名师教育思想、风格特色、研究成果的形成,有利于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打造一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领跑全市教育教学改革,是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和区域教育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创新名优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搭建“金字塔”式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做文章。2012年,全市启动实施“培养万名骨干教师工程”,分三个层次推进,即培养100名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10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万名市级骨干教师,以此辐射和带动全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工程按照“整体化推进、项目制推进、区域性建设、开放式实施”的总体思路,采取“依托国家资源,利用省域资源,市为主体,区域、基地学校共建共管”机制与策略,努力形成“开放互动、多级联动”的教师培养培训新格局。

    在万名骨干教师培养中,我们探索了“模块化、选课制、走班式”培训模式,尝试开设必修+选修+学科的模块化课程,赋予了教师更多的选择权。根据教师的需求设计了10个模块选修课程,初步解决了城市与农村、任教科目、教学经历、教学环境等不同的教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千名学科带头人培养中我们尝试开展“做中学”研究性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送下去、带起来”的方式,分期分批选送学员到境内外优秀研培机构开展“做访学”活动,并在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农村教师培训中“做指导”、“做服务”、“做引领”。

    百名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突出高端研修和学员自主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为学员配备了理论和实践双导师,分阶段进行引领和指导。同时,在教育局网站开设“名师专栏”,通过对名优教师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育人特色及发展规律的总结研究,探索名师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加快推进名师建设步伐。

    教师专业发展永无止境,教师培训创新的脚步就永不停止。分层次、个性化、研究性名优骨干教师培训实践,拓宽了名优教师成长途径,使培训与教师需求高度契合,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