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铸品牌 创新发展写华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的理想是什么?什么又是教育创新?山东省章丘中学总结出的经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改进学困生和优异生的培养方式,探索高中阶段优秀学生的培养模式,最终实现教育的理想。

    章丘中学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层次初中,导致学生在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异。一种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吃不饱”的现象;另一种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吃不了”的现象。为有效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章丘中学从2012级开始,创新因材施教的育人机制,全面进行分层次教学,充分发展每位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和学习的潜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进章丘中学,一种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育人之风扑面而来。学子们充满着朝气,固定的班级模式被打破,往来于走班制学习之中;教师们神采飞扬,以其先进的理念和育人模式,在各个班级中传播着知识之光,使若干个笑脸尽情绽放。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源自于“分层走班教学”结出的硕果。

    挖掘章丘中学分层次走班制教学的经验可概括为:坚持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将学生和班级分成A、B两个层次,合理为A、B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享受到最为公平的优质教育,办出令师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学校。

    该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各层次班级数和划分标准。把级部35个行政班均分为5个分部,每个部7个班,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学习兴趣取向、学习习惯养成、个人目标设定等,划分为A、B两个层次。学生分层的依据是:B为知识基础较差,成绩欠佳的层面;A为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良好或优秀的层面。学生分层的方法:明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配,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分层后的管理: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B层生”和“A层生”。然后,在实施过程中,视学生的后期学习成绩情况动态流动,学生可递进也可降层。

    为提高分层次教学的质量,教师备课与指导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学校不断强化集体备课功能,针对A、B层次学生能力的差别,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四个层面”构建了课程新体系。一是教学目标不同:由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变化,不能单纯地将A、B层次的教学目标一律制定成高低层次,不能让B层次的学生很难再赶上A层次的学生。学校采用的方法是: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一般比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设置的问题难度大;对于B层次的学生,一般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当,设置的课堂问题难度较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二是练习难度不同:B层生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A层生则用综合知识进行练习,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对A层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B层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学时数不同:在教学的课时上,A层次的学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时数;B层次的学生则比A层次的学生每周多一节自习课,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是教学方法不同:由于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所以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加强思维训练,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低起点、小步走,将大问题设置成几个小问题,逐个解决,测重查缺补漏,抓好知识落实。

    今年暑假,章丘中学成功主办了“2013年全国青少年科技营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B层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使学校特色发展如虎添翼

    章丘中学的经验证明:分层次教学方式的创新,说到底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它通过深化新课程改革,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局面。目前,章丘中学每个级部有2300余名学生、130多名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学校领导为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将每个级部按照楼层分成5个分部,每个分部由一名年级主任负责、两名年级组长分别抓好教学和学生管理。5个分部的中层领导和年级组长受年级校长直接领导,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是创新教学效果检查体系:就是检查评价级部各分部的教学效果,按1∶3∶1分为三等;同时,按照级部备课组的教学计划,把备课组按1∶2∶1分为三等,执行相应的备课组长绩效工资制度。近年来,学校通过推门听课、教学比赛、学分认定、成绩优秀率与合格率、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艺体比赛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了分层次教学的育人效果。

    二是创新学习与休息监测体系:分层教学不是给学生压担子,也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它是确保学生轻松愉悦地有效学习。为保证学生的精力充沛,学校每天值班领导都要对各分部的学习与休息秩序、各项活动进行检查;学校质量监测中心每月还要汇总一次检查结果,得出量化管理成绩,根据得分按1∶3∶1三等标准,执行各分部班主任的绩效工资。学校每月公布5个分部量化管理成绩,评选出星级班集体。

    三是创新教师捆绑式评价体系:它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级部5个分部内的合作效果和备课组的合作效果。通过两部分的捆绑式评价,实现教师的有效合作和师生的群体优化。这种有效的捆绑式机制,使中层领导的职责更加明确,在级部内强化了管理者、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了管理的精细化程度。2012年,学校创新出“欢乐高一行”活动,校长走进每个班随机听课,听课后面对全体学生评课,对师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在学生面前树立了老师的威信。概括起来讲,分层次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学生的快乐学习,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结硕果,创新发展写华章。章丘中学分层次教学的推进,体现了学校“让每个美好梦想都成为可能”的办学理念,体现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合适的教育的价值追求。“用心办教育,倾力促发展”,章丘中学的发展离不开党政一班人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因此获得了“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绿色学校、济南市教学示范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打造出了响亮的教育品牌。(刘清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