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培训成为教师的“负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辑部: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新教育观念,许多地方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这本是好事,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教师对培训热情度不高,甚至“避之唯恐不及”的怪象。

    为何教师培训成为了“负担”?一方面,教师培训过多,扰乱了教师正常的上课秩序。有农村教师向记者反映:“现在培训名目繁多,上面有‘国培’,下面有‘省培’、‘市培’。校长有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教师有骨干教师培训,还有学科带头人、教坛之星培训等。”这么多培训往往让教师分身乏术,无法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

    另一方面,培训内容的“虚”、“空”严重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的效果,很多培训道理多、技巧少,理论多、实战少,宏观多、细节少,不仅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反而成为教师们的“负担”。

    与之相比,由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新思考网)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该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我们在青海省11个县组织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每到一处都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通过采访,记者得知这次培训选派了教学专家、名师提前了解当地学生基础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现场上课实战演练,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突出实用性,因此才会受到欢迎。

    由此可见,教师培训不应贪多求全,而应当“精兵简政”,提高质量。同时,培训内容不应忽视实际需求,空谈高深理论,而应当在培训之前进行有效调研,结合当地实际,使培训更能契合教师需要,只有这样,培训才不会成为教师们的“负担”。

    ■记者 宋伟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