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实速度”引得百花竞绽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千人诵读场面

    这3年,提起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可谓无人不晓。3年间万余学子升入大学,18人考入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应届本科人数、本科率和上重本人数、重本率等各项指标均以优势雄居全省前列。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该校学生人数位居四川省单校录取人数榜首。“绵阳教育奇迹”、“绵实速度”、“高校直通车”等一连串的词语,仿佛一夜之间成了这所年轻中学的特定标签,被广为传颂。

    那么,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到底是不是外界所说的“走进绵实,超越成功”呢?2013年金秋时节,笔者走进了这所神奇的校园,零距离感受到了一所不一样的中学,一所全校以“为每一位师生创造极佳发展空间”为共识的中学,一所充满朝气,虽还年轻、但显厚重的西部高中,挖掘其创造的“绵实速度”和“教育传奇”——

    “向书呆子说:No!向智慧者说:Yes!”

    9月18日上午,我们走进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时,正值学生们大课间活动时间。当下课铃响起后,学生们迅速地从教室走出,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我们也有幸目睹了这所中学特有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毽子、跳绳等一些在现代中学已经绝迹的课间活动,在这里上下翻飞;篮球、乒乓球、跑步等一些普通中学都开展的课间活动,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武术、舞狮等一些在中学显得很时尚、前沿的课间活动,成了这里的特色展示……

    凝视那一个个青春舞动的场面,分布在校园的各个可以利用的空间,每个学生都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参与其中,锻炼收获。学生一板一眼,一追一跳,都显得那么自在和轻松,幸福和快乐。

    走进学校远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笔者见到一位高二的学生没有参加任何活动,而是钻进了四楼“网络图书馆”,这里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上网查阅资料的计算机。来到网络图书馆,我们见到这位高二的学生正在查阅文学历史资料,“只要课余时间有精力,随时都可以到这里来查阅感兴趣的资料。”他说,“作为一个高二的理科学生对文学历史很感兴趣,与高考学科无关。”

    为一探究竟,我们走进了通用技术课堂体验绵实的教育教学方法。眼前有几名学生正在这里玩单机计算机游戏,还有几个同学在做陶艺:这样的场面,让我们彻底颠覆了心中对绵实学生的印象。

    尽管学校是封闭式管理教学,但绵中实验学校却处处用现代手段让学生与外界联系,学校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视,学校教学区、寝室区的报栏每天更换最新的报纸,每天的校园广播会播报全球最新的各种信息,班主任老师还会从网上找一些热点时事新闻视频,在每天的政治学习时间给全班学生观看。

    据学校领导讲,高三有个叫严可的同学成绩十分优秀,考试排名在全校前20名左右。这名获得全国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的孩子,流露出了自己的自信和积极乐观情绪。当我们问到,对绵实学生都是书呆子的说法时,她笑着说:“我们不是书呆子!绵实的学生,向书呆子说No!向智慧者说Yes!”

    这时,在一旁的何俊飞同学说,他是一名计算机奥赛生,参加奥赛并不为提高成绩,而是学习兴趣使然。如果说学校的严格管理泯灭了学生个性,那他也不会有机会参加奥赛。学校除了设置了奥赛班,还有很多学生社团供学生们选择,街舞社、武术协会、漫画社、英语角,甚至有舞狮协会和魔术协会等26多个学生社团,都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我们一个班里有50多名同学,几乎都参加了社团活动,而且在去年举办的学校第二届社团文化艺术节上,同学自编自导的《社团大融合》节目受到了一致好评。”何俊飞同学这样说。

    接着学校领导说,在高二的学生中有个学校的小明星,他叫黄杰,学校的种种严规,在他看来是人生的一种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质量,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参加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周都会上一节选修课,社团组织过雅安地震募捐、走进绵阳市敬老院、地球停电一小时等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当我们见到这名学校公认的明星时,他说,“忙里偷闲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这让我更加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份特殊经历,会让我受益终生。”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办学3年来,就有168名学生在全国五大学科奥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作文大赛、全国艺术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近期,学校高2011级何昊东、谭志鹏、黄露苇、赖红锦、严可5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其中何昊东获得生物学全国奥赛决赛银牌。据悉,就在专访时,2013级学校五大学科奥赛,共有12名同学分获全国一等奖。

    一个“No”与“Yes”之间,一批充满青春活力的学子,在这里尽情绽放……

    课堂上的“大数据”,老师们的“小积累”

    18日中午,午餐午休时间,教师办公室内,学校副校长、任教3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带过十三届高三毕业班的特级教师郑国学正在认真地备课,书桌上摆放着很多学习资料。他坦言,每节课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课堂不应是枯燥的,应是学生们思维跳跃的舞台,课堂上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下午有课,还需要认真准备下,午饭只有等会才去食堂。”在绵实,“高效智慧课堂是课堂唯一的要求”是每位老师的共识。

    年轻的语文教师董继平说,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高一、高二每次课前五分钟,他都会让学生们推荐美文朗读,只要学生认为好的,都可以自由朗读。曾经有一位学生推荐了一篇文章叫《语文无用论》,是一篇抨击语文教育现实的文章。董老师很清楚,这是学生在向他发出挑战,但他却非常高兴,并鼓励学生要做一名建设者,不应只做批判者。

    池艳君老师还向我们提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她出差三天,她没有委托其他老师代课,却将课堂交给了班里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做了三天的“语文老师”,没想到效果却十分好,全班的同学在这三天里学到了更多东西。素质教育不只是增加课外活动,更多地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将优秀当作习惯。不仅是郑国学老师,所有老师都在不断摸索,数学课老师用桃花岛的奇门数学做导入,物理课上用《赤壁赋》作分析……

    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成才,成为了绵实课堂的一道道靓丽的教学风景线。

    在绵实,教学节奏确实很紧张,每天都有小练习,每周都有周末检测清理。很多人认为,这是机械而重复的“题海战术”才有了高分数。而学校副校长、高二年级分管领导、物理高级教师蒋智勇却认为,提高成绩并非一味地做题,也要有的放矢,在绵实教学中,错题重做、错题本是每个学科老师都会用到的有效办法。

    “让学生跳出题海,让老师跳进题海”这才是绵实的独门秘笈。在该校真正在题海中的不是学生,而是绵实的老师们。绵实的作业、试卷向来是老师们自己编写的,绵实老师每天都会从各种资料中挑选实用试题、典型题;对于易错题,会再次筛选重做,最终一一解决。

    学校教导处曾祥均主任告诉我们,这些易错题也会收录进绵实特有的“数据库”,“数据库里都是每次练习、测试后的易错题,都十分有代表性”。这个数据库里的储存量是十分庞大的,而且在不断更新补充。可以这么说,课堂上的“大数据”,是老师们用“小积累”获得的。就是这点点滴滴成就了无数的梦想……

    成长中的“播种机”,人生路上的“助推器”

    在外界看来,绵实的教育模式,从高考成绩揭晓后,一直是热点话题。根据我们了解,无论是所见还是学生的讲述,不仅没感到外界传闻“绵实模式”的恐怖,反而感受到了绵实学生富于激情的自信和活力四射,感受到绵实教育的智慧和教育思想理念实践的张力和魅力。

    18日下午6时许,正值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庆中秋、话团圆”班级晚会准备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龚晓华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很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建设,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和活动,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如今年的中秋节,除了班级自己的庆祝晚会外,学校还邀请西南科技大学爱攀萨克斯管重奏团举办《羌山音画》音乐会。”

    在学校团委粟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搏翔楼教学区,只见班班张灯结彩,气球布置晚会背景,彩纸营造晚会灯光,好一片热闹的场景。粟老师说,舞台、灯光、音效设计,均出班级同学之手,唱歌、舞蹈、乐曲演奏等节目,都是同学们利用下课时间编排练习。这些学生在如此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还能设计出如此绚丽和富有创意的舞台,这所学校愈加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和网络的评判。

    很巧的是,在西南科技大学爱攀萨克斯管重奏团音乐会的彩排现场,我们见到了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的演奏者——尤子林同学,他说:“能回母校来给学弟学妹表演,感到非常高兴。绵实是一个真正让人成才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学会了一门受益终生的专长。”

    事实也正向学生们说的那样,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并非“青春炼狱”、“高考地狱”,更没有泯灭他们的个性,相反却提供给了更宽广的舞台去展示学子的个性,去追求人生的理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