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文化创新激发学生实践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屈会超 魏悦)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刘正阳这段时间成了“小名人”。他采用新工艺独立制作成功3D打印机,这在高校学生中还不多见。

    创新文化之风盛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校园文化品牌不断出现,如今,河南师范大学的文化建设显得愈发内敛和厚重。

    河南师范大学坚持以创新项目为支撑,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收获真知。5年来,学校共确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项目221项,每年有近60%的本科生从二年级起就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校现在创新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每年项目申报的时间,学生们都会提前组织好团队,做好选题,找指导老师。”河南师范大学校长王键吉说。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河南师范大学联合省内外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1+100”校企联合协作共同体,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宽阔的平台。同时,学校建立相应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激励大学生申报参与创新性项目。

    河南师大拥有省厅级以上科研平台40个,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校级开放实验室和16个创新创业基地。

    “这些学科平台拥有一流的设施和人才,开展的都是国内前沿的研究。目前,这些平台对所有本科生开放,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王键吉说。

    有了项目、有了平台,剩下的就是实践了。2009级学生王丽娜组织了5人创新团队,从事怀地黄多倍体的诱导及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培育了怀地黄85-5新品种植株,四倍体的新品种比原来的两倍体产量多增加20%。王丽娜说:“在实践中会不断遇到问题,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

    该校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每年深入农村进行非遗宣传和保护,帮助申报非遗项目,整理剧本、建立艺人档案,邀请艺人到校宣传,非遗展演,等等。2008年和2010年,河南师大先后获批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成为河南省唯一获两项殊荣的高校。

    除了创新文化和实践文化外,河南师范大学的文化品牌建设也十分吸引人。学校连续举行了20届的“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每年举行的“社团文化节”、““青春笔会”、“青春微电影”、“红楼论坛”等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铁项说,“学校建校90年来,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创新,激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校风纯、教风正、学风浓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不断培育出新的文化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