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改革公约数 传递教育好声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亮

    教育,在评论者的心目中是一幅拼图。每到岁末年初,当很多“声音碎片”拼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能还原一个全景式的教育图景。

    2013年,小感自豪的是,我们是中国教育全日候全方位的观察者。大到国家的教育路径,小到南航的“励志早餐”,都在我们的目光之内。我们是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对热点问题敏感、对地方创新关注,因而能体察改革的迫切和不易。我们一直在大声呼喊:到了制度突破时。然而,每一项改革都在求解,但还未解开“扣子”。

    2014年,将是教育改革走向纵深的年份。中央文件,开宗明义讲“综合”二字,这意味着什么?根本上意味着,过去束缚教育发展的条条框框会有系统性突破,从教育外部主体协作、教育内部上下联动到体制机制整体改革、热点难点重点突破、政府学校职能各回本位,这个过程会解决部分老问题,但也会遇到新问题。

    评论干什么?就是探讨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因而,在2014年,评论版会继续追随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我们的目光会聚焦改革中的问题。很多改革,如治理课业负担过重、择校热,思路方向很明确,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太多。有的改革,像高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发轫于地方,颇受好评,但如何由地方版升级为国家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难,凝聚改革共识更难。这是一个百舸争流的观点时代。异地高考是否侵犯了“原住民”的利益?外语该不该“滚出”高考?文理该不该分科?积分入学该不该设门槛?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说法。我们相信一句话:真理越辩越明。因而,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评论版打造成公共言论的平台,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谋求改革公约数,传递“教育好声音”。当然,我们会坚持专业判断,对教育问题呈现鲜明立场。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荣与辱,我们绝不会含糊以对。在多元里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这是我们的方针。

    2013年,评论版有点成绩,也有不少遗憾。我们有时束手束脚,有时无关痛痒,有时不够专业,难免皮毛之论。最重要的是,我们给基层教师们挥洒的舞台太小了……请大家放心,这些问题我们心知肚明,2014年您一定会看到我们的进步。

    我们承诺,2014年,我们会更有锐气。教育评论没有禁区,焦点事件不必躲藏。对于敏感事件,我们不仅要说,还要说好、说到位。我们要为教育代言,但我们不必为教育遮丑,我们就事论事。自己人,说的真话才更到位呢。

    我们承诺,2014年,我们会更接地气。杭州一位老师说,更希望看到教育评论成为一种促进反思、促进进步的手段,就像一块石头丢进水塘,即便激不起偌大的水花,也需要让水面产生震动。这话说得多好啊!多呈现来自基层的声音,多给教师们展示的舞台,你们关注的我们就关注,让更多的“石块”来引发教育界的“蝴蝶效应”。

    2014年,评论版将会以新的面孔亮相,更新鲜、更好看、更有料。相信我们,2014年一定会做到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你好,2014     下一篇:2014:我们的改革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