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牛锐 杨思明

    有一天,妈妈带小明去超市买东西。回家的时候乘公交车,到站下车的时候由于人比较多而且公交车也比较高,妈妈就抱着小明下车了。结果下车后,小明就开始哭,说要自己下车,非要再坐车回到超市那里再坐车回来,然后下车的时候他自己下。没办法,妈妈就不理他往家里走,他就拽着妈妈不让回家,一路上哭哭啼啼,到家了还是哭闹。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小明去附近的超市买大米,回来的时候,小明慢吞吞地走在前面,妈妈和爸爸走在后面。因为大米比较重不太好拎,爸爸拎着大米很快就超过他了,结果小明就开始哭着去追爸爸,让爸爸和他再回到超过他的地方重新走。妈妈就反复给他讲:“爸爸拎着大米很重的,让他先回家吧,我陪着你慢慢走。”小明根本不理,继续哭闹……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许多孩子从小时候起,起床有人帮忙穿衣穿鞋叠被子,吃饭有人喂,要玩具便有人去买。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其实,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任性多是在后天环境下形成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来纠正。

    一是与孩子事先定好规则。现在许多孩子在路上看见什么就非要让家长买,一旦不买就哭着不走,大部分家长碍于面子就妥协了。因此,家长事先要与孩子约定好,让孩子有规则可依,这样孩子就不会和家长讨价还价。例如,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卖小吃和玩具的特别多,许多商家很会抓住孩子的心理,就选在离园时堵在幼儿园门口卖各种饮料小吃,再加上一路上要经过好几个玩具店,孩子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忍耐力来阻挡这些诱惑。一些家长在家中就和自己的孩子事先约好:“以后我们每周去一次超市,你可以选几样你一周需要的东西,但在回家的路上不再买路边的东西。”其实,这样的规则定好后,孩子知道家中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不会在路上缠着大人要买了。

    二是对不合理的要求不予回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会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是否合适。

    三是要想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正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就会答应。

    四是要事中态度坚决事后多与孩子沟通。当孩子任性劲上来时,家长在行为上一定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当孩子静下来后,家长可先让孩子独自冷静地想想,再跟他讲道理,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并适当举些例子。家长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形象,自己做不到的不要乱许诺,也不要用欺骗的语言哄孩子,以免使孩子误以为大人心虚、没理,从而更放纵自己任性的行为。同时,家长不要宠惯、溺爱孩子,以免助长孩子任性的行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